鄠杜莺花负好春,武皇遗迹已成陈。
通天台观连云起,莫指阿房独过秦。
鄠杜莺花负好春,武皇遗迹已成陈。
通天台观连云起,莫指阿房独过秦。
这首诗《咸阳怀古》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对比鄠杜的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以及对通天台与阿房宫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繁华易逝的感慨。
首句“鄠杜莺花负好春”,以鄠杜两地的美丽春景为背景,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和谐美好。然而,“负好春”一词,却在字面上看似惋惜春天的辜负,实则暗含对历史繁华不再的感慨。
次句“武皇遗迹已成陈”,直接点明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武皇,这里指的是秦始皇,其遗迹如今已成陈迹,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权力终将消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第三句“通天台观连云起”,通过描述通天台的壮观景象,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雄伟与壮丽。然而,这种宏伟与壮丽并非永恒,而是如同浮云一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
最后一句“莫指阿房独过秦”,以阿房宫为例,指出历史上的奢华与辉煌往往伴随着短暂的存在。阿房宫作为秦朝的象征,虽是千古名胜,但最终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记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深深感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的对比,以及对通天台与阿房宫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繁华易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兴衰的独特思考。
绿波春水湖光满,丹槛连楹碧嶂遥。
兰鹢对飞渔棹急,彩虹翻影海旗摇。
斗疑斑虎归三岛,散作游龙上九霄。
鼍鼓若雷争胜负,柳堤花岸万人招。
东南旧美凌霜操,五月凝阴入坐寒。
烟惹翠梢含玉露,粉开春箨耸琅玕。
莫令戏马童儿见,试引为龙道士看。
知尔结根香实在,凤凰终拟下云端。
为怜湖水通宵望,不学樊杨却月楼。
惟待素规澄满镜,莫看纤魄挂如钩。
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
萧瑟晓风闻木落,此时何异洞庭秋。
削平水土穷沧海,畚锸东南尽会稽。
山拥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阙架云霓。
秘文镂石藏青壁,宝检封云化紫泥。
清庙万年长血食,始知明德与天齐。
寺深松桂无尘事,地接荒郊带夕阳。
啼鸟歇时山寂寂,野花残处月苍苍。
绛纱凝焰开金像,清梵销声闭竹房。
丘垄渐平边茂草,九原何处不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