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微风起,飘飘吹素襟。
草虫浮夕响,木叶识秋心。
凉气湖中水,砧声空外音。
不知孤馆客,此际感何深。
月上微风起,飘飘吹素襟。
草虫浮夕响,木叶识秋心。
凉气湖中水,砧声空外音。
不知孤馆客,此际感何深。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凉意,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首句“月上微风起,飘飘吹素襟”以轻柔的月光和微风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仿佛月光轻轻拂过诗人的心头,带来一丝凉爽。接着,“草虫浮夕响,木叶识秋心”通过草虫的鸣叫和落叶的飘落,暗示季节的更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草虫的叫声如同夜晚的低语,木叶的飘落则像是秋天的心声,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
“凉气湖中水,砧声空外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凉意和空旷的感觉。湖水被凉气所浸润,显得更加宁静深邃;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增添了几分孤独与思念的意味。最后,“不知孤馆客,此际感何深”将诗人的思绪推向高潮,他身处孤馆之中,面对如此深沉的夜色和凉意,内心的情感难以言表,或许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许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种种复杂的情绪汇聚成一股深沉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深邃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清幽月夜下的独特韵味和深邃意境。
问春为谁来、为谁去,匆匆太速。
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
细履名园,闲看嘉树,蔼翠阴成簇。
争知也被韶华,换却诗人鬓边绿。
小花深院静,旋引清尊,自歌新曲。
燕子不归来,风絮乱吹帘竹。
误文姬、凝望久,心事想劳频卜。
但门掩黄昏,数声啼鴂,又唤起、相思一掬。
冰条木叶。又横斜照水,一花初发。
素壁秋屏,招得芳魂,彷佛玉容明灭。
疏疏满地珊湖冷,全误却、扑花幽蝶。
甚美人、忽到窗前,镜里好春难折。
闲想孤山旧事,浸清漪、倒映千树残雪。
暗里东风,可惯无情,搅碎一帘香月。
轻妆谁写崔徽面,认隐约、烟绡重叠。
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枝清绝。
频年送行客,酒罄诗不工。
最晚与君别,柰此百感丛。
岐山有鸣凤,雅颂移豳风。
于时二老生,出处海上同。
曹刘对匕箸,失色一语中。
明朝蜀江水,不与灞浐通。
人心起毫末,世故关鸿蒙。
乃知贫贱交,不下王霸功。
霜根宿病骥,云帆背蜚鸿。
秋水能隔人,白蘋况连空。
相从自束发,各去随转蓬。
今怀欣有合,后会苦未重。
鲈鱼直万钱,羊酪醅一钟。
愿君养盛年,我友半已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