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清凉的景象,寥廓(空旷)和晶明白(明净)的字眼营造出一种开阔而纯净的视觉效果。"圆光含万象"则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来描述太阳或月亮的光芒,包容了无数景物,而"碎影入闲流"则表现了一种自然界中光与水的和谐共生。
诗人通过"迥与青冥合"和"遥同江甮浮"这两句,描绘出天空与大地、远处山川与近在眼前的江水之间的交融与统一。"昼阴殊众木"和"斜影下危楼"则细腻地刻画了树木投射下的阴凉以及夕阳西沉时光线斜射下来的情景。
接着,诗人提及宋玉登高怨(感慨)和张衡望远愁,这是通过古代文人宋玉和张衡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登高望远时的孤独与悲凉。最后,"馀辉如可托"和"云路岂悠悠"则是诗人对那已逝去的光辉和遥不可及的云端之路所持有的无尽感慨。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以及借助古代文人的情怀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时间流逝、光阴荏苒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