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火盛心全赤,渐老偏肝火更红。
自为倦扶烧酒力,不知清在菊花功。
膏粱易损平生性,薇蕨徒骄处士风。
今夜眼明将要用,灯边修札托高鸿。
少时火盛心全赤,渐老偏肝火更红。
自为倦扶烧酒力,不知清在菊花功。
膏粱易损平生性,薇蕨徒骄处士风。
今夜眼明将要用,灯边修札托高鸿。
这首诗《餐菊》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描绘个人年华流转与饮食习惯的变化,表达了对生活态度和健康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联“少时火盛心全赤,渐老偏肝火更红”,开篇即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年轻时内心的炽热与活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变化,尤其是肝脏的火气似乎更加旺盛。这里运用了“火”这一元素,形象地展现了人从青壮年到老年身体状态的转变。
颔联“自为倦扶烧酒力,不知清在菊花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年轻时可能依赖于酒力来提振精神,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意识到真正的清静与健康并非来自酒力,而是源于菊花的滋养。菊花在这里象征着清雅、高洁,寓意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颈联“膏粱易损平生性,薇蕨徒骄处士风”,则揭示了现代生活中的诱惑与挑战。膏粱指的是精细的食物,代表了物质享受,而薇蕨则是野菜,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诗人认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容易损害人的本性,而真正的处士风范,即高尚的品德和简朴的生活,并非通过物质的堆砌所能获得。
尾联“今夜眼明将要用,灯边修札托高鸿”,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规划。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他的眼睛依然明亮,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通过“修札”(写信)和“高鸿”(鸿雁),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文字传递智慧与情感,寄托对远方的思念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经历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健康、自然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坚守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