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从慈光寺步至茅蓬庵再浴汤泉》
《夜从慈光寺步至茅蓬庵再浴汤泉》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群峭森积甃,古壁暗光射。

耳受万瀑声,神清不离舍。

披衣踏岭行,磴滑絮云藉。

阴茜逗全墨,塥塞罗万讶。

佛灯引半岩,老僧远相迓。

屋后泉气蒸,再沐及清夜。

暖触瀵仰甔,腻扪乳滴罅。

痹痼去无剩,酷馥嗅非乍。

振衣崖千寻,骨冷待烟化。

亮无云中人,及此整风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从慈光寺步行至茅蓬庵,再沐浴温泉的旅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和内心的感受。

首句“群峭森积甃,古壁暗光射”描绘了山峰林立,古壁上透出幽暗的光芒,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接着,“耳受万瀑声,神清不离舍”写出了行走途中,耳边回响着瀑布的轰鸣,心灵却保持着清明,与外界的喧嚣保持距离。

“披衣踏岭行,磴滑絮云藉”描述了诗人披衣上山,脚下的石阶湿滑,仿佛被轻柔的云朵铺垫。接下来,“阴茜逗全墨,塥塞罗万讶”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表现了深邃的阴影与浓重的墨色,以及沿途的奇异景象。

“佛灯引半岩,老僧远相迓”描绘了在半山腰,一盏佛灯指引着道路,一位老僧远远地迎接诗人,增添了旅途的温暖与神秘感。“屋后泉气蒸,再沐及清夜”则写出了到达目的地后,沐浴在温泉中的舒适与宁静,直到夜幕降临。

最后,“暖触瀵仰甔,腻扪乳滴罅”描绘了泉水的温暖触感,以及触摸到岩石缝隙中滴落的乳状物质。“痹痼去无剩,酷馥嗅非乍”表达了温泉的神奇功效,不仅驱散了身体的病痛,还让香气久久不散。“振衣崖千寻,骨冷待烟化”写出了诗人站在悬崖之巅,感受到寒气入骨,等待着烟雾缭绕的景象。“亮无云中人,及此整风驾”则以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在此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旅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黄梅五首·其二

旧鬓千丝白,新梅百叶黄。

留花如有待,迷国更须香。

(0)

送潮阳李孜主簿

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

当时为撰玄圣碑,而今风俗邹鲁为。

(0)

潮阳作·其一

景淡花初落,寒生海上潮。

门前归北路,微雨柳垂条。

(0)

赴潮阳倅·其二

休把空言较短长,算来齐物也无妨。

蛮民解唱升平曲,愿领闲愁入醉乡。

(0)

生查子·其一药名寄章得象陈情

朝廷数擢贤,旋占凌霄路。

自是郁陶人,险难无移处。

也知没药疗饥寒,食薄何相误。

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

(0)

重过东野故居

郭外有村名孟堡,旧传君此卜幽栖。

草荒东野千年宅,水绕南山一曲溪。

人物不生诗渺渺,秋风无语恨悽悽。

可怜如许衣冠士,不为留祠向竹西。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