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嫌智巧累形躯,欲就田翁学破除。
百岁用痴能几许,救吾黥劓可无馀。
老嫌智巧累形躯,欲就田翁学破除。
百岁用痴能几许,救吾黥劓可无馀。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于机巧、聪明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灵负担感到厌倦,希望能够像田园老翁那样简单生活,摆脱世俗的纷争。
"老嫌智巧累形躯"一句,通过“老”字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迈之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往聪明才智的反思和厌倦。"欲就田翁学破除"则是诗人希望能够抛弃这些累赘,向田园生活中的老者学习如何简单地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百岁用痴能几许,救吾黥劓可无馀”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的这种愿望。"百岁用痴"指的是即使活到一百岁,也不再追求聪明才智,而是选择一种简单和愚钝的生活方式。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摆脱过去那种过度用脑、聪明才智的渴望,以及希望找到一种解脱之道。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深刻,充分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改革家和文学家的复杂性格。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于个人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争的逃避心理。
忆初周穆王,天下恣观游。
八骏逐风雨,万里无停留。
瑶池觞阿母,玉帛朝诸侯。
琼浆侑天乐,白云起仙讴。
山川务穷览,邦家宁复忧。
徐方忽以兴,周鼎几不收。
亦有隋炀氏,黄金饰龙舟。
琼花作奇祟,妖氛满扬州。
至乐不可极,淫荒竟成休。
吁嗟后来者,能无览隋周。
茫茫天地间,无不有鬼神。
在下乃河岳,在天为星辰。
朝鲜渡头晓日寒,风掀怒浪高于山。
疾鸟退飞不敢过,征夫乍见凋朱颜。
蛟蟠结,龙伏眠。往来一相犯,俄顷碎舟船。
念此千金躯,谁能轻弃捐。稍待风定,斯可周旋。
被发之叟晨提壶,乱流径渡将焉如。
波涛覆首竟沈溺,公乎公乎狂且愚。
蛟饮血,龙啮尸,公无渡河竟渡之。
公今既死去,我何用生为。
一曲箜篌为公死,公乎公乎知不知。
邯郸女儿真如花,手梳云髻盘双鸦。
红裙翠袖黄金束,春山画出蛾眉绿。
芳年才及破瓜馀,除却嫦娥皆不如。
弱不胜衣体轻薄,唾花疑是珍珠落。
闷来斜倚碧纱窗,自拾青梅打飞雀。
秋千墙外有人游,隔花一见争相求。
却恨娇痴嫁人早,誓与卿卿永相好。
春风夜夜芙蓉幔,酒醒扶头厌珍馔。
锦堂鱼水日追欢,讵管流年暗中换。
比邻有女嫁农家,蚕事才成又绩麻。
日午馌田助耕作,麻丝输尽无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