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高星藏光,天静四山出。
炊烟敛林墅,群作向昏毕。
物情初无干,浮生自啾唧。
征途行复止,镜发玄又白。
人生身抱器,志老剑在室。
百年生谁存,一士死不没。
兢兢凌霜干,幽花当春发。
月高星藏光,天静四山出。
炊烟敛林墅,群作向昏毕。
物情初无干,浮生自啾唧。
征途行复止,镜发玄又白。
人生身抱器,志老剑在室。
百年生谁存,一士死不没。
兢兢凌霜干,幽花当春发。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与深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月高星藏光,天静四山出”以月夜的景象开篇,月光高悬,星光隐匿,天空宁静,四周的山峦清晰可见,营造了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氛围。接着,“炊烟敛林墅,群作向昏毕”描述了乡村傍晚炊烟渐散,劳作的人们结束一天的忙碌,回归宁静的画面。
“物情初无干,浮生自啾唧”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慨,万物本自和谐,而人类的生存在喧嚣中显得短暂而无常。接下来,“征途行复止,镜发玄又白”则通过旅行者行进中的停顿,以及镜中人头发由黑变白的过程,暗示了人生的旅途充满变数,岁月无情。
“人生身抱器,志老剑在室”运用比喻,将人比作怀抱宝器,即使年老,心中的志向(象征为理想或追求)依然如剑在鞘,未曾消逝。这反映了诗人对坚持自我追求的肯定。
“百年生谁存,一士死不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英雄不朽的思考,指出即使生命有限,真正的精神与贡献却能超越时间,永存于世。
最后,“兢兢凌霜干,幽花当春发”以坚韧的松树和春天绽放的幽花为喻,强调即使面对严寒与逆境,也要保持坚强与希望,正如春天总会到来,生命的美好终会展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坚韧不拔、追求理想的赞颂。
吾闻廉不刿,于陵曷足贤。
在彼成若性,效尤失自然。
责人日以甚,恕己忘其偏。
辞受与进退,鲁邹有中权。
伯夷尚云隘,何况子莫坚。
金刚无四相,从容道自全。
夫子思狂狷,颜闵方比肩。
愿以告贤哲,过犹不及焉。
三丈旗竿曳红尾,游丝网春留客子。
碧树交窗浸碧阴,凉雨斯斯叶头驶。
浥湿柳花波浪肥,亭角光窜银丝飞。
高楼有酒不能醉,可惜粟留金画衣。
嬉风席展洲蘋上,迎船绿簸漫天浪。
客情忽缅谢公游,五两东随钓溟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