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羸。
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羸。
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
这首诗描绘了在雪中寻找梅花的情景,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梅花与雪花之间的互动,以及梅花在雪中的独特姿态。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开篇便以惊讶之情描绘了梅花在雪后晚来的景象,仿佛是急于探视这银装素裹世界的精灵,纷纷从雪中探出头来,好奇地窥视着这个世界。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描述了梅花在不同高度上的不同景象,低垂的枝条清晰可见,而高处的则因被雪覆盖而难以辨识,形象地展现了梅花在雪中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羸。” 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梅花以情感,它们因为担心暴露在雪中而感到羞涩,于是相互谦让,直到腰肢显得有些瘦弱,生动地表现了梅花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与优雅。
“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与期待,希望未来能再次见到梅花的美丽,甚至想象着将梅花的美丽剪裁下来,学习其形态,创造出两三枝的美丽景象,既是对梅花美的赞叹,也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在雪中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与向往。
乌皮几上困腾腾,玉柄清羸愧不能。
昨夜眠时稀似鹤,今朝餐数减于僧。
药销美禄应夭折,医过芳辰定鬼憎。
任是雨多游未得,也须收在探花朋。
齿齐臕足毛头腻,秘阁张郎叱拨驹。
洗了颔花翻假锦,走时蹄汗蹋真珠。
青衫乍见曾惊否,红粟难赊得饱无。
丞相寄来应有意,遣君骑去上云衢。
尽日行还歇,迟迟独上山。
攀藤老筋力,照水病容颜。
陶巷招居住,茅家许往还。
饱谙荣辱事,无意恋人间。
闲拨船行寻旧池,幽情往事复谁知。
太湖石上镌三字,十五年前陈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