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午词》
《端午词》全文
元 / 张宪   形式: 古风

榴花照鬟云髻热,蝉翼轻绡香叠雪。

一丈戎葵倚绣窗,雨足江南好时节。

五色灵钱傍午烧,綵胜金花贴鼓腰。

段家桥下水如潮,东船夺得西船标。

棹歌声静晚山绿,万镒黄金一日销。

(0)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宪所作的《端午词》,以端午节为背景,描绘了端午节期间江南地区的风俗与景象。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端午节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民间活动。

首句“榴花照鬟云髻热”,以榴花的鲜艳映衬女子的美丽,通过“云髻”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出女子在端午节这一天盛装打扮的情景,榴花的热烈与女子的娇美相得益彰,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接着,“蝉翼轻绡香叠雪”一句,通过轻盈的蝉翼纱衣和洁白如雪的叠层,进一步渲染了女子服饰的华美,同时“香”字暗示了端午节特有的香囊或香料,增添了节日的气息。

“一丈戎葵倚绣窗,雨足江南好时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高大的戎葵(一种观赏植物)倚靠在绣花窗边,窗外雨水充沛,正是江南适宜的季节,既体现了自然景观之美,也暗含了对端午节天气的赞美。

“五色灵钱傍午烧,彩胜金花贴鼓腰”则展示了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烧五色灵钱,以及佩戴彩胜(一种装饰品)和金花的场景,这些传统元素不仅增添了节日的色彩,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的心愿。

最后,“段家桥下水如潮,东船夺得西船标”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段家桥下的江水如同潮水般汹涌,两岸的龙舟竞赛激烈,东边的队伍战胜了西边的队伍,展现了端午节龙舟赛的热闹与激情。

“棹歌声静晚山绿,万镒黄金一日销”则以静谧的夜晚和绿意盎然的山景作为背景,将龙舟赛的喧嚣与热闹与宁静的自然景色形成对比,同时也暗示了端午节期间人们欢聚一堂、共享节日快乐的场景,黄金的比喻则象征着节日带来的喜悦与财富。

整体而言,《端午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独特的民俗风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传统节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张宪
朝代:宋

猜你喜欢

答莫锦衣见寄

花边小酌动诗情,城北如闻戍鼓鸣。

落笔自矜诗眼暴,举杯还问月眉横。

诸乡未扫风尘静,明德唯怀至治声。

若道赋诗能退虏,古来长笑合齐名。

(0)

席上答钟海月·其一

共老登台快独先,楚歌声彻泬寥天。

望中云物双眸迥,晴后秋花几树妍。

水阔鱼龙迁旧穴,风清韶濩丽新弦。

浮杯欲共沧瀛去,斜月娟娟自海边。

(0)

林见山预约季春六日嘉会过期召柬不至应有故也诗以问之

许共群贤白玉卮,好怀长记莫春时。

右军老自图修禊,点也狂谁伴浴沂。

瑞露可珍千日酒,幽禽细和满屏诗。

见山何处寻芳去,傍柳随花又属疑。

(0)

中秋玩月南楼寄同年陈天游京兆

清湛乾坤一色新,好风吹动月精神。

明河仿佛通南海,列宿分明拱北辰。

蟾窟易伸攀桂手,霓裳错认舞花人。

南楼岁岁来登眺,光景依然是四邻。

(0)

留别高春元

宾馆无鱼愧作东,诸孙蒙甚极劳公。

试看小草多生意,更羡长松解敛容。

再岁生徒非远别,趁时文字且专工。

灵山北望无多路,相见何时豁两瞳。

(0)

同毅斋刘宪长观潮

剩有清歌延妙客,只须柔指发轻弹。

馀杭见说多遗事,南国由来此巨观。

海若并吞吴地狭,银河倒泻越天宽。

望中不见仙槎到,别有通津至广寒。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