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
漫把文章矜后代,可知荣贵是他人。
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
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
漫把文章矜后代,可知荣贵是他人。
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
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深深的感慨。诗人站在废弃的江宁县边,面对着细鳞鳞的水色,心中似乎有着不为人知的沉重。"一为夫君吊水滨"中,"吊"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可解为诗人在水边思念远去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哀悼。
"漫把文章矜后代"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才华与贡献的自信,同时也透露了一种无奈和孤独。文章虽好,但若没有合适的时机和舞台,便只能是"矜后代",即使后世赞扬,也难以挽回已逝的光阴。
"可知荣贵是他人"一句,更是诗人的深刻感悟。在这废弃的县城中,他似乎看透了世事的浮华和功名的虚幻。荣耀与显贵往往属于别人,自己则只能在寂寞中沉思。
接下来的两句"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和情感寄托。莺鸟的歌声似乎是在复唱着过往的旋律,而野草依靠着微弱的春风解释着春天的秘密。
最后两句"I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面对眼前的废弃县城和悠长的江水,他的心中充满了无法倾诉的情感,就像小船在静谧的河流中停滞,仿佛迷失在时间的漩涡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雅而深沉的哲理,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