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西来合巴汉,老客经行几一半。
黄牛峡底回双篙,白鹭洲傍见二髦。
林间不得一屋住,徽之种竹?□处。
累日难为市口赊,常时每□沙头渡。
岂不闻万八千丈之天台,蔓青溪上二女子,山桃已熟红如腮。
当时少年不能去,发白秪漫思归来。
石桥飞流转苍翠,也是东行入沧海。
蓬莱方丈望见之,瑶草丛生久相待。
徂鹤犹然未寄书,还家千年兹在诸。
且从刘伶赴一石,明日五斗君其储。
长江西来合巴汉,老客经行几一半。
黄牛峡底回双篙,白鹭洲傍见二髦。
林间不得一屋住,徽之种竹?□处。
累日难为市口赊,常时每□沙头渡。
岂不闻万八千丈之天台,蔓青溪上二女子,山桃已熟红如腮。
当时少年不能去,发白秪漫思归来。
石桥飞流转苍翠,也是东行入沧海。
蓬莱方丈望见之,瑶草丛生久相待。
徂鹤犹然未寄书,还家千年兹在诸。
且从刘伶赴一石,明日五斗君其储。
这首元代诗人丁复的《秋江晚渡图》描绘了一幅长江边的秋日景象。首句“长江西来合巴汉”,写长江自西而来,汇流巴蜀之地,展现出壮阔的地理背景。接下来,“老客经行几一半”表达了诗人作为老者,对这条路线的熟悉和经历的沧桑。
“黄牛峡底回双篙,白鹭洲傍见二髦”两句,通过具体的地名和景物(黄牛峡、白鹭洲)描绘了舟行过程中的细节,黄牛峡的回转和白鹭群的相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诗人感叹“林间不得一屋住”,寓言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徽之种竹之处则象征着隐逸的理想。
“累日难为市口赊,常时每□沙头渡”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舟行的艰辛和日常生活的简朴。诗人想象天台仙境的美丽——“万八千丈之天台,蔓青溪上二女子,山桃已熟红如腮”,与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最后四句,诗人感慨青春不再,只能回忆过去,石桥、沧海、蓬莱仙岛都成为遥不可及的梦。他期待着与友人相聚,哪怕只有短暂的欢聚,也足以慰藉心灵。整首诗以秋江晚渡为线索,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