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竹》
《秋竹》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古风

秋风多烦冤,竹是岁寒物。

朝寒阶玲珑,暮寒阶恤勿。

翻然下一叶,未觉瘦崷崒。

岂无陈根旁,寂莫众头屈。

何时雷填填,看尔射地出。

(0)
注释
烦冤:冤情,比喻秋风中的哀怨情绪。
岁寒物:指耐寒的植物,这里特指竹子。
玲珑:形容台阶清冷的样子。
恤勿:怜悯、安慰,这里形容傍晚的寒意仿佛在给予同情。
崷崒:形容竹子挺拔的样子。
陈根旁:老根,指竹子的根基。
寂莫:寂寞,孤独。
填填:形容雷声密集。
射地出:破土而出,象征竹子生命力的爆发。
翻译
秋风中充满了许多冤情,竹子却是经冬不凋的植物。
早晨寒气侵袭台阶,傍晚寒意更甚,仿佛在怜悯和安慰。
突然间一片竹叶落下,似乎并未觉得它有多么消瘦挺拔。
难道没有那些老根在旁边,孤独的竹子显得更加低头屈服。
何时能有雷声滚滚,我期待看到竹子破土而出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名为《秋竹》,作者是宋代诗人晁补之。诗中以秋风为背景,描绘了竹子在严寒季节中的坚韧形象。诗人通过"秋风多烦冤,竹是岁寒物",表达了对竹子在秋风中遭受困扰却依然坚韧不屈的赞美。接下来的"朝寒阶玲珑,暮寒阶恤勿",进一步刻画了竹子无论早晚都承受着寒冷的考验,但始终挺立。

"翻然下一叶,未觉瘦崷崒",写竹子虽然叶子一片片落下,但并不显得枯瘦,反而展现出一种自然的韵律美。"岂无陈根旁,寂莫众头屈",则暗示竹子虽看似孤独,实则根基深厚,周围的其他植物相比之下显得矮小。

最后两句"何时雷填填,看尔射地出",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雷声隆隆之际,竹子将破土而出,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自比,寓言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0)

捣练子令·云鬟乱

云鬟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0)

捣练子令·深院静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0)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0)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恁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

(0)

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

樱花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
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
(原文此处缺十二字)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