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万物静,秋色栖四山。
风篁自洒扫,云鸟相往还。
而有玄寂士,泠然鸣辔环。
此客不喜饮,举瓢酌潺湲。
来既无所期,去亦不可攀。
抱月入绿萝,枕石秋菲间。
柴门万物静,秋色栖四山。
风篁自洒扫,云鸟相往还。
而有玄寂士,泠然鸣辔环。
此客不喜饮,举瓢酌潺湲。
来既无所期,去亦不可攀。
抱月入绿萝,枕石秋菲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秋日山居图景。"柴门万物静,秋色栖四山",开门见山地写出环境的寂静和秋意浓厚,四周边山环绕,仿佛被秋色深深拥抱。"风篁自洒扫,云鸟相往还",微风吹过竹林,发出自然的沙沙声,云鸟在空中自由飞翔,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画卷。
诗人笔下的主人公是一位超然物外的"玄寂士",他的马车铃声"泠然鸣辔环",显得格外清越。他不嗜饮酒,却选择从潺潺溪流中取水,以瓢自斟,体现了他的淡泊与自在。"来既无所期,去亦不可攀",表达了他对这种隐逸生活的随性与洒脱,来访者难以预料,离去时也无需挽留。
最后两句"抱月入绿萝,枕石秋菲间",更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月光洒在绿萝丛中,他枕着石头,沉浸在秋日的花草之间,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恬淡心境。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赞美隐逸生活的山水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
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早岁相知晚相识,抵掌回头已陈迹。
万里从军壮此行,一箸鲈鱼留不得。
夜静关山秋月明,莫听岭头流水声。
平世功名须少壮,看君一箭下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