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子诗五首·其二李中郎攀龙》
《五子诗五首·其二李中郎攀龙》全文
明 / 梁有誉   形式: 古风

大雅日已远,斯文竞驰骛。

如何舍周鼎,淟浊宝康匏。

李生奋东海,深湛托毫素。

弃世吾不为,荣华吾不慕。

智用修绠级,道由斲轮悟。

荒哉千载心,希声在韶頀。

刻商杂流徵,众耳信惊怖。

悠悠复何言,邯郸踠其步。

浮沉将安之,岁月不我顾。

汉署共遨游,相期保中路。

璚佩纷偃蹇,美人恐迟暮。

八极自挥斥,先民有遗度。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有誉所作的《五子诗五首》中的第二首,以“五子”为题,借以表达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与对当今文风的忧虑。

诗中开篇即指出“大雅日已远,斯文竞驰骛”,感叹古代高雅的文学传统渐行渐远,当代文人却争相追逐浮华。接着,诗人以“如何舍周鼎,淟浊宝康匏”来比喻舍弃了高尚的道德与文化追求,转而追求低俗的享乐与物质利益,表达了对这种风气的不满和批判。

随后,诗人通过“李生奋东海,深湛托毫素”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坚守自己的理想,不为世俗所动,不慕荣华富贵,而是通过深入思考和创作来实现自我价值。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真正有才华的文人应如何面对社会压力和诱惑的思考。

“智用修绠级,道由斲轮悟”进一步强调了智慧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与道德境界。诗人在这里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认为人们过于追求表面的功名利禄,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智慧的培养。

“荒哉千载心,希声在韶頀”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当今社会文化缺失的忧虑。他希望人们能从古代圣贤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接下来,“刻商杂流徵,众耳信惊怖”描述了当时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虚假和混乱的信息,人们往往被这些信息所迷惑,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诗人对此表示了深深的担忧。

最后,“悠悠复何言,邯郸踠其步”借用典故,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似乎都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之中,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浮沉将安之,岁月不我顾”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面对世事的浮沉,他感到无所适从,时间匆匆流逝,自己却未能把握住真正重要的东西。

“汉署共遨游,相期保中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人生的真谛,共同守护内心的道路。

“璚佩纷偃蹇,美人恐迟暮”则以美丽的珠宝和美人比喻珍贵的事物和美好的时光,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

“八极自挥斥,先民有遗度”最后,诗人以广阔的天地和古代先贤的智慧为背景,鼓励人们要勇于探索未知,遵循先人的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传统的怀念,对当代社会风气的忧虑,以及对于个人生活道路的思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作者介绍

梁有誉
朝代:明

广东顺德人,字公实,号兰汀。与欧大任等同学于黄佐,有诗名。嘉靖二十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与李攀龙等结诗社,史称后七子。因念母,称病归。杜门读书,虽大吏至,亦不出见。卒年三十六。有《兰汀存稿》。
猜你喜欢

弘治戊午岁正月十一日圣天子郊祀次日刑科杨方震作大祀迎驾诗次韵三首·其三

昨日初闻颂享禋,往来唱和已周旬。

未论格调追前代,但爱忠勤翊帝宸。

百岁功名多幻梦,一春风景几良辰。

凭君收拾归青琐,不负当朝记事臣。

(0)

谢李侍御过访及惠书二首并序·其一

满道风霜不世尘,晓来吹上布衣身。

谁知凛凛三冬日,自有温温一种春。

守冻却惭江上客,不寒偏属岭南人。

愿教一夜风霜变,均作阳和煦万民。

(0)

别南海何昌先生之南陵

同一年来差一月,先生偏让我先生。

孤飞未许接鸾翅,共济也曾陪雁行。

璧水夜寒惭铎警,杏坛春暖听琴鸣。

前程早晚都前定,何日重看聚德星。

(0)

琼台胜览送江右蒋举人还乡·其一

远驾六鳌过海琼,琼台风景胜蓬瀛。

四州文物均成化,千里山河属大明。

浪滚寒潮惊醉眼,花飞香雨动吟情。

孤帆拔出苏仙后,奇绝还誇在此行。

(0)

赠兄会试

一曲离歌万里程,江山满目弟兄情。

断云凝树高低色,流水吞潮远近声。

马足晓轻庾岭雪,花香春重锦官城。

凤池得意应徯我,共沐恩波对圣明。

(0)

悼亡四首·其四

排田回首泪垂膺,造物于人总不情。

堪叹世衰交道丧,更悲邦殄哲人倾。

数言已作终天诀,寸步何缘觉旧声。

生死交情如不负,敢书心事告幽冥。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