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载酒,遍青衫尘积。玉笛声中过三七。
道飘零杜牧、惯解伤春,原不为、歌扇酒旗凄悒。
惺惺还惜惜,侬自怜花,此意何曾要花识。
一霎画屏前、香梦迷离,尽后日。思量无益。
待提起重来、又伤心,怕门巷斜阳,落红如雪。
江湖载酒,遍青衫尘积。玉笛声中过三七。
道飘零杜牧、惯解伤春,原不为、歌扇酒旗凄悒。
惺惺还惜惜,侬自怜花,此意何曾要花识。
一霎画屏前、香梦迷离,尽后日。思量无益。
待提起重来、又伤心,怕门巷斜阳,落红如雪。
这首《洞仙歌》由清代词人周星誉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幽远,描绘了一幅江湖游子的孤独与哀愁画卷。
开篇“江湖载酒,遍青衫尘积”,以“江湖”二字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漂泊的游子,他们身着青衫,行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饮酒消愁。这句诗不仅勾勒出人物形象,也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玉笛声中过三七”,在悠扬的笛声中,时间悄然流逝,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笛声是游子情感的寄托,也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流露。这里的“三七”可能是指笛声中某种特定的节奏或旋律,增加了音乐的韵律感和情感的层次。
“道飘零杜牧、惯解伤春,原不为、歌扇酒旗凄悒。”这里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典故,表达了游子们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他们习惯了在春天里伤感,但并非为了歌扇和酒旗而感到忧郁,而是因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
“惺惺还惜惜,侬自怜花,此意何曾要花识。”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游子们虽然怜惜自己,却也怜惜着周围的花木,这种怜惜之情并不希望被花木所理解,或许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情感之深,难以言表。
“一霎画屏前、香梦迷离,尽后日。”在短暂的瞬间,游子们似乎在画屏前做了一个香甜的梦,但这只是暂时的慰藉,未来的日子仍旧充满未知与挑战。
“思量无益。待提起重来、又伤心,怕门巷斜阳,落红如雪。”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态度,即使试图回忆过去或展望未来,都只会带来更多的伤感。他们害怕面对夕阳下的门巷,以及随风飘落的红叶,这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无常。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游子们的孤独、哀愁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彼美隐官隐,苍林映深屋。
俗驾远庭除,佛像镇堂隩。
兰芷稍扶疏,荆榛已锄筑。
沉思第一义,修持若砻玉。
觉城开迷云,魔军当破竹。
接人有馀地,拔我出坑谷。
斋羞复招要,甘香蒸黍粟。
永与膻荤辞,既饱精神肃。
石坐衬枯蒲,茶瓯泛新菊。
醍醐灌诸顶,饥火灭空腹。
昔闻居士饭,一钵万人足。
君若乘三车,愿为车下犊。
北风方苦寒,冰霜昼未消。
偶倾御史盖,同上丁山椒。
空崖白云宿,拱木猕猴跳。
碑皴龟腹裂,泉活龙尾摇。
枯松起幽籁,中天奏云韶。
苔深鸦发翠,石立壮土翘。
荒坟瘗参军,沉魄谁与招。
却读乐安词,惨淡窥泬寥。
矧复见犹子,危言动清朝。
甘心脱豸冠,窜迹投冗寮。
公议在后世,美才无吝骄。
六经收满腹,辨析皆有条。
登山听君语,淙淙碎琼瑶。
但惊白日落,归驭不可邀。
明发余亦往,安得同渔樵。
登姑苏,望五湖。
范蠡扁舟竟何在,吴王宫殿惟荒墟。
民贪吏狡郡多事,煮盐为盗无完肤。
使君谁何好平恕,宽则脂韦猛则虎。
只今卧治闻黄公,更得高才归幕府。
愿令里巷歌召南,风化流行成乐土。
昔年引对大明殿,国论轩轩动人主。
往持使节临朔方,威霁秋霜爱春雨。
玉上青蝇谁强指,鼻端白垩宁伤斧。
升沈偶尔非吾嗟,不用东方且为鼠。
岂闻绝代无佳人,何必西施妙歌舞。
盛倾绿酒鲙肥鲈,承诏还从大梁去。
往岁遭风洞庭浦,悔不携锄从老圃。
昨日金城逢故人,万丈虹蜺思一吐。
更在芙蓉池上游,桂枝为楫木兰舟。
舞妓相将棹歌去,疑是西施浣纱处。
皓腕翩翻雪藕丝,婉若游龙或惊鹜。
愿公对客少留连,早晚沙堤问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