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如宿鬟,晨妆掠初就。
轻云相回萦,未肯露全秀。
其下江漪平,微风作罗皱。
茜色吹石华,新唾上春袖。
夙昔携双桡,东矶访朋旧。
一尺梅花枝,横影出墙窦。
水鸿飞啄花,落瓣点苔绣。
每当月出时,夹杂露香逗。
佳人婵娟姿,昨犹梦中遘。
侧帽柴门前,孤竹倚同瘦。
至今琴床空,月斜有啼狖。
凄其不忍闻,闻之我心疚。
远山如宿鬟,晨妆掠初就。
轻云相回萦,未肯露全秀。
其下江漪平,微风作罗皱。
茜色吹石华,新唾上春袖。
夙昔携双桡,东矶访朋旧。
一尺梅花枝,横影出墙窦。
水鸿飞啄花,落瓣点苔绣。
每当月出时,夹杂露香逗。
佳人婵娟姿,昨犹梦中遘。
侧帽柴门前,孤竹倚同瘦。
至今琴床空,月斜有啼狖。
凄其不忍闻,闻之我心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望隔江山,回忆故友陈之玠故居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远山如宿鬟,晨妆掠初就”,将远山比作女子初妆后的发髻,形象地描绘了山色在晨光中的朦胧美。接着,“轻云相回萦,未肯露全秀”则通过轻云的缭绕,暗示了山色的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其下江漪平,微风作罗皱”描绘了江面的平静与微风拂过水面形成的波纹,宛如罗纱上的皱褶,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接下来,“茜色吹石华,新唾上春袖”则通过茜色(红色)的风吹动石上的露珠,仿佛落在了春日的衣袖上,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夙昔携双桡,东矶访朋旧”回忆了往昔与朋友一同划船访问东矶的情景,充满了友情的温馨与怀念。而“一尺梅花枝,横影出墙窦”则通过一枝梅花的横影,巧妙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水鸿飞啄花,落瓣点苔绣”描绘了水鸟在花间飞翔,花瓣飘落,点缀着青苔,如同绣花一般美丽。最后,“每当月出时,夹杂露香逗”则通过月夜露香的香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
“佳人婵娟姿,昨犹梦中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佳人的思念之情。“侧帽柴门前,孤竹倚同瘦”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柴门边,身边只有孤竹相伴的孤独场景,进一步加深了对故友的怀念。
“至今琴床空,月斜有啼狖”则通过空荡荡的琴床和月下啼叫的野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凄其不忍闻,闻之我心疚”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表达了对往事的不舍和内心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友的深深思念,充满了深情与哀愁。
马上催归,枕边唤起,谢他闲管闲愁。
正难行处,云木叫钩辀。
似笑天涯倦客,区区地、著甚来由。
真怜我,提壶劝饮,一醉散千忧。
人生,谁满百,闲中最乐,饱外何求。
算苦无官况,莫要来休。
住个溪山好处,随缘老、蜡屐渔舟。
虽难比,东山绿野,得似个优游。
一番雨过一番凉,秋入苍崖青壁。
昼日多阴,还又是、重九飘零江国。
瘦水鳞鳞,长烟袅袅,枫叶千林赤。
南山入望,为谁依旧佳色。
随分绿酒黄花,联镳飞盖,总龙山豪客。
人世高歌狂笑外,扰扰于身何得。
短发萧萧,风吹乌帽,醉里从敧侧。
明年虽健,未知何处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