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风细春晴早,暂作春游趁春晓。
晓寒尚觉薄侵人,宿露遥看浓湿草。
垂杨夹岸拂黄帽,官菜千塍映红袄。
长松瘦柏认齐梁,坏塔残碑失寅卯。
入山但觉花更妍,到寺始惊春正好。
幽寻宛转见飞叶,久坐更番换啼鸟。
佛镫青冷照千古,阅历朝昏定多少。
灵雀飞来竟何在,昙花现处空如扫。
剩有珠幡拜儿女,祇听金铙鸣可岛。
前生慧业不敢问,后事苍茫欲何祷。
归来但诵佛名经,篆烟一缕心香袅。
杏花风细春晴早,暂作春游趁春晓。
晓寒尚觉薄侵人,宿露遥看浓湿草。
垂杨夹岸拂黄帽,官菜千塍映红袄。
长松瘦柏认齐梁,坏塔残碑失寅卯。
入山但觉花更妍,到寺始惊春正好。
幽寻宛转见飞叶,久坐更番换啼鸟。
佛镫青冷照千古,阅历朝昏定多少。
灵雀飞来竟何在,昙花现处空如扫。
剩有珠幡拜儿女,祇听金铙鸣可岛。
前生慧业不敢问,后事苍茫欲何祷。
归来但诵佛名经,篆烟一缕心香袅。
这首清代诗人李含章的《白雀寺》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游览寺庙的生动画面。首联“杏花风细春晴早,暂作春游趁春晓”写出了早春时节,诗人趁着明媚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前往白雀寺游玩。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早晨的微寒、露水、垂杨、官田和鲜艳的服装,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色彩。
进入寺庙后,诗人感叹花儿更加娇艳,春天的气息更为浓郁。在深山中漫步,听着鸟儿的啼鸣,感受着佛殿的静谧与历史的沉淀。"佛镫青冷照千古,阅历朝昏定多少"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佛学智慧的敬畏。
然而,寺庙中的生灵如灵雀、昙花等已逝去,只剩下僧人们的诵经声和袅袅篆烟,寄托着人们的虔诚与向往。诗人对于前世今生的疑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都化为对佛经的默念和心灵的净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游白雀寺的所见所感,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宗教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信仰的独特思考。
望衡山,衡山高不极。七十二峰头,峰峰如列戟。
三十八洞泉,泉泉通地脉。
祝融崚嶒倚天外,芙蓉石廪势如掷。
瑶函漶没几千秋,中馀玉宇不可识。
非但列宿应机衡。人文往往发休徵。
伊山古屋读书处,至今紫雾屯青冥。
我公早毓衡山秀。气吞云梦常八九。
探奇欲蒐洪荒前。文雅直追宋屈后。
登坛一啸雄风来。化为云雨遍苍垓。
天南两地行云过,次第薰风桃李开。
回风披拂甘棠树。昼永鸣琴坐清署。
彩笔雄驱七泽涛,翰墨淡扫潇湘雨。
花前小队缓辔行,章缝竹马杂交道。
不独解推怜赤子。也能吐握下儒士。
江南二月春和煦。星轺卑发邮亭路。
不尽扳辕卧辙情,空馀下榻鸣琴处。
岭云楚水望迢迢,中天衡岳倚晴霄。
缄情惟有衡阳雁,翘首龙门天路遥。
《赋得衡山送张明府还龙门》【明·李之世】望衡山,衡山高不极。七十二峰头,峰峰如列戟。三十八洞泉,泉泉通地脉。祝融崚嶒倚天外,芙蓉石廪势如掷。瑶函漶没几千秋,中馀玉宇不可识。非但列宿应机衡。人文往往发休徵。伊山古屋读书处,至今紫雾屯青冥。我公早毓衡山秀。气吞云梦常八九。探奇欲蒐洪荒前。文雅直追宋屈后。登坛一啸雄风来。化为云雨遍苍垓。天南两地行云过,次第薰风桃李开。回风披拂甘棠树。昼永鸣琴坐清署。彩笔雄驱七泽涛,翰墨淡扫潇湘雨。花前小队缓辔行,章缝竹马杂交道。不独解推怜赤子。也能吐握下儒士。江南二月春和煦。星轺卑发邮亭路。不尽扳辕卧辙情,空馀下榻鸣琴处。岭云楚水望迢迢,中天衡岳倚晴霄。缄情惟有衡阳雁,翘首龙门天路遥。
https://shici.929r.com/shici/aGX1k.html
诸天空际浮,海水周其外。
颢气吹鸿濛,天水相映带。
荷叶漾珠光,泓碧在深霭。
渟潴不见流,众酌任所丐。
海味搅盐汁,一点如甘霈。
空洞何吐茹,香粟喷金濑。
仙葩不依凡,著土仅芽蒂。
冥心观物始,兹理曷茫昧。
天风吹海涛,众灵莽奔会。
冷然毛骨清,三酌营魂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