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船自古艳秦淮,何事馀杭欲与偕。
讵独苏民遵教训,微嫌浙吏费差排。
花香早识春台富,鸟语宁输小令谐。
可惜湖山本清净,却教丝管混真佳。
灯船自古艳秦淮,何事馀杭欲与偕。
讵独苏民遵教训,微嫌浙吏费差排。
花香早识春台富,鸟语宁输小令谐。
可惜湖山本清净,却教丝管混真佳。
此诗《戏咏灯船》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灯船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地方治理、文化交融以及自然美景的思考。
首句“灯船自古艳秦淮”,开篇即以秦淮河上的灯船为背景,点明了地点和历史的渊源,秦淮河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灯船的艳丽更添了几分历史的韵味。接下来,“何事馀杭欲与偕”则提出了一个疑问,似乎在探讨为何余杭(杭州)也想要与秦淮河的灯船相提并论,引出了一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意味。
“讵独苏民遵教训,微嫌浙吏费差排”两句,通过对比苏民(苏州百姓)和浙吏(浙江官吏),表达了对地方治理方式的不同看法。诗人认为,苏民遵循的是自然的教训,而浙吏可能过于繁琐地安排事务,显得有些多余。这既是对地方治理风格的反思,也是对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
“花香早识春台富,鸟语宁输小令谐”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花香和鸟语,展现了春天的富饶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音乐(小令)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相融合的追求。
最后,“可惜湖山本清净,却教丝管混真佳”表达了对破坏自然宁静的不满,同时强调了音乐(丝管)与自然之美的冲突。诗人希望保持湖山的清净,避免人为的干扰,体现出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戏咏灯船》不仅是一首描绘特定场景的诗歌,更是诗人对社会现象、自然景观以及文化融合的深刻思考与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