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夜二首·其一》
《中夜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令   形式: 古风

昼日苦卒卒,忽焉不加思。

长夜漫不眠,起复日所为。

所为浩多愧,不与初心期。

虚云圣贤学,实从世俗归。

虽耻犹奈何,长歌涕垂颐。

(0)
翻译
白天忙碌不停歇,忽然间不再思考。
漫长的夜晚无法入睡,起身重做白天的事。
所做的事太多感到惭愧,与最初的愿望相违背。
看似圣贤的学问,其实源于世俗的追求。
虽然羞耻,又能如何,只能长歌当哭,泪流满面。
注释
昼日:白天。
苦卒卒:忙碌不堪。
忽焉:忽然。
加思:深入思考。
长夜:漫漫长夜。
不眠:无法入睡。
起复:起身重做。
所为:所做的事。
浩多:很多。
愧:惭愧。
初心:最初的心愿。
虚云:看似。
圣贤学:圣贤的学问。
实:其实。
世俗归:源于世俗。
耻:羞耻。
犹奈何:又能如何。
长歌涕垂颐:长歌当哭,泪流满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无法入睡,反复思考白天所做之事的内心世界。昼日的忙碌与忽然的空虚形成鲜明对比,而长夜的辗转反侧则展现出一种无尽的精神折磨。

"昼日苦卒卒,忽焉不加思"表达了白天紧张忙碌却缺乏深刻思考的状态。"长夜漫不眠,起复日所为"则透露出诗人在夜晚对白天行为的反刍与自我审视。

"所为浩多愧,不与初心期"显示了诗人的内疚和自责,因为现实中的作为与最初的理想相去甚远。"虚云圣贤学,实从世俗归"这两句则反映出诗人对于高尚道德的向往与现实中不得不回归世俗的无奈。

最后,"虽耻犹奈何,长歌涕垂颐"表达了诗人的羞愧与无奈,以及通过长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涕垂颐”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深夜里泪流满面之状。

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反映了古代士人在精神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所遭遇的矛盾和痛苦。通过对夜晚沉思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高尚境界的情怀。

作者介绍
王令

王令
朝代:宋   生辰:1032~1059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猜你喜欢

上元日山海关即事

春月初圆第一宵,别离草草路迢迢。

还家梦是今朝好,明日关城隔更遥。

(0)

游风穴寺

入山不见山,但见古柏树。

此柏不知几百千万株,黛色霜皮看无数。

高者如立低如赴,横者如卧斜者觑。

三三五五各盘踞,当面齐来迎我步。

溪转山回见梵宫,老僧导我幽处去。

层阁俯碧泉,游鱼乐相聚。

修篁杳以深,亭午留宿雾。

此时心地忽超然,可惜洞天难久住。

长啸谢山灵,行行日已暮。

马影乱斜阳,小桥危可渡。

沿溪出深山,停鞭时回顾。

梦耶非耶心忡忡,天光岚影杳何处。

晚烟苍茫平楚流,指点不是来时路。

(0)

仙霞关用周栎园先生韵·其三

参差旗势万峰长,拟似孤云两角张。

山骨锤幽窥石炭,瓜皮驶溜落松香。

树间人语传空际,烟外钟声出上方。

到此俗怀都涤尽,尘缨那用濯沧浪。

(0)

秋夜客怀·其二

寒蝉号高树,蟋蟀吟罗帏。

此时凉风起,萧萧入深闺。

君子远行役,悠悠我心思。

容华不足念,但感久别离。

舟行愿无波,车行愿无泥。

驱车望乡邑,岁晏当来归。

(0)

潜山道中

地僻居人少,衡茅三五家。

孤村屯落叶,野水削平沙。

竹径门深掩,松毛岭半遮。

黄云收晚稻,妇子庆污邪。

(0)

梁溪舟中

梨花如雪柳如丝,新水初生拍橹枝。

长爱黄公涧边路,一篷疏雨品茶时。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