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居人少,衡茅三五家。
孤村屯落叶,野水削平沙。
竹径门深掩,松毛岭半遮。
黄云收晚稻,妇子庆污邪。
地僻居人少,衡茅三五家。
孤村屯落叶,野水削平沙。
竹径门深掩,松毛岭半遮。
黄云收晚稻,妇子庆污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偏远的乡村景象。"地僻居人少,衡茅三五家",写出了村庄地处偏僻,房屋稀疏,仅有几户人家,简陋的茅草屋点缀其中。"孤村屯落叶,野水削平沙",进一步刻画了秋意浓厚,落叶堆积的孤独村落,以及清澈的溪流静静地流淌,冲刷着河岸的沙粒。
"竹径门深掩,松毛岭半遮",通过竹林小径和半遮的松岭,营造出一种幽深而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最后两句"黄云收晚稻,妇子庆污邪",则转向了生活的真实,晚稻丰收的季节,村民们欢庆着一年的辛勤劳动有了回报,妇女和孩子们更是满怀喜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清代诗人李廷仪对田园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深热爱,寓含了他对朴素生活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病酲扶不起,似箜篌小,令促行觞。
乡愁供伏枕,暮钟晓角,忒煞凄凉。
当时几经被酒,锦瑟美人傍。
记缥色杯轻,密云香重,亲手擎将。
年来漂泊去,但醉月迷花,是处堪伤。
纵文园渴甚,甚金仙掌露,玉女壶浆。
欲问盈盈翠袖,风雨暗巫阳。
谁念我天涯,萧条寂寞年少场。
昨客芜城,留宿君家,节是重阳。
恰帘开笑看,茱萸正烂,登高懒去,风雨殊狂。
座上而翁,樽前诸弟,独尔迢遥隔旧乡。
来何日,倘秋深返棹,犹及衔觞。空望花绽银缸。
讵归日、严冬雪满窗。
正团圞亲舍,同分岁酒,缤纷梅萼,已露春光。
我待新晴,孥舟相就,问讯浮邱古道场。
闻奇绝,只莲峰可蹑,云海难量。
起语群公,将束轻装,竟别淮扬。
去夜猿多处,蛮山迢递,荔枝红日,细雨微茫。
愁自关心,饥能驱我,士到千人气不昂。
西斋叟,记昔曾经此,话我偏长。阴燐野烧沙场。
更枕畔、魂惊客梦妨。
听潮生沧海,长鲸夜斗,风号大麓,神乌宵翔。
说到愁时,灯昏月黑,讵待离乡始断肠。
幡然悔,尽故园此日,诗酒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