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番禺明府》
《赠番禺明府》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罗浮西麓是番禺,山势双蟠接海珠。

仙令至今来葛氏,人家自昔在兰湖。

持将瀑布为膏泽,更有离支入画图。

重与炎洲添胜迹,沉香不使浦中无。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赠番禺明府》。诗中描绘了番禺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

首句“罗浮西麓是番禺”,点明了地点,罗浮山位于广东北部,而番禺则是其西南部的一个地区。接着“山势双蟠接海珠”描绘了番禺周围群山环绕,与大海相接的壮丽景象。山势蜿蜒如龙,与海珠(珠江口)相连,展现出番禺独特的地理风貌。

“仙令至今来葛氏,人家自昔在兰湖。”这里提到的“仙令”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人或地方的神灵,葛氏则可能是当地的一个家族,暗示着番禺自古以来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兰湖则可能是番禺的一个湖泊或水系,强调了该地的自然环境之美。

“持将瀑布为膏泽,更有离支入画图。”瀑布象征着水源丰富,滋润大地,比喻番禺的水资源充沛,对当地农业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离支,即荔枝,是中国南方的一种特色水果,诗人将其融入画图之中,不仅赞美了荔枝的美味,也寓意着番禺物产丰富,景色宜人。

最后,“重与炎洲添胜迹,沉香不使浦中无。”“炎洲”可能指的是炎热的地区,这里通过“重与”二字,表达了番禺不仅在自然景观上增添了许多胜迹,而且在人文、经济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沉香不使浦中无”则以沉香作为象征,强调了番禺在贸易、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使得这片土地上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繁荣昌盛。

整首诗通过对番禺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地方治理和发展的深思熟虑。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怀显上人时在江州次其旧所作诗韵寄之己卯夏予始识之于城西王氏坟庵

长号西山云,见子单阏夏。

孤生九死馀,相遇天所借。

崎岖易寒暑,荏苒问田舍。

流萍忽复散,皓月耿清夜。

孤筇子何往,征马吾屡跨。

空馀碧云诗,十袭閟兰麝。

匡庐富清景,得子更增价。

他年东林游,吾犹厕陶谢。

(0)

次戴教授题德裕隐轩韵二首·其一

一室阅清昼,妙年人所难。

知心有黄妳,觌面只苍官。

且喜庞公健,谁怜范叔寒。

升沈有流转,吾亦梦槐安。

(0)

赠致远·其一

起踏寒溪雨,来尝老屋茶。

论年我蒲柳,涉世子龙蛇。

嫩绿初还水,娇红半著花。

浇春可无酒,试与问西家。

(0)

别仲时·其四

窗隙风微度,檐头月半攲。

当君感秋日,是我到家时。

(0)

九禽言·其二

婆饼焦,胡不归,炽炭炎炎不识儿。

儿饥不敢取,儿苦长自啼。

父母生儿忍不字,弃儿父母生何为。

(0)

欲晴又雨终夕震电

日昃望云气,西郊将欲开。

丹霞漾晴晖,清风有时来。

归坐北窗下,惊霆殷轰豗。

流电掣飞雨,疾徐鼓岩雷。

宛转颓屋头,终宵响徘徊。

早起到城市,横流绕沿洄。

伊谁补漏天,吾州与芦灰。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