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江十八滩,天下闻绝险。
急湍怒若号,怪石覃如剡。
大者犀象蹲,小者芙蓉飐。
轻舟睇两岸,迎眸如电闪。
篙师誇利涉,长年有馀歉。
谁移鱼腹阵,置此青山崦。
我观古赣城,云峰千万点。
四藩称上游,丛箐存旧染。
所忧或驰突,岂患馀皇餂。
何因借秦鞭,驱之执弧檿。
章江十八滩,天下闻绝险。
急湍怒若号,怪石覃如剡。
大者犀象蹲,小者芙蓉飐。
轻舟睇两岸,迎眸如电闪。
篙师誇利涉,长年有馀歉。
谁移鱼腹阵,置此青山崦。
我观古赣城,云峰千万点。
四藩称上游,丛箐存旧染。
所忧或驰突,岂患馀皇餂。
何因借秦鞭,驱之执弧檿。
这首诗描绘了章江十八滩的壮丽与险峻,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水流的急促和怪石的奇特。诗人通过“急湍怒若号”、“怪石覃如剡”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汹涌和岩石的险峻。轻舟在两岸间穿梭,如同电光火石般快速,展示了航行的惊险。篙师的技艺高超,面对如此险境仍能从容不迫,体现了他们的勇敢与智慧。
诗中还提到了历史上的“鱼腹阵”,巧妙地将古代兵法与自然景观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对古赣城的云峰美景进行了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可能存在的不安定因素的担忧,但更多的是对如何治理这片区域的深思熟虑。
最后,“何因借秦鞭,驱之执弧檿”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利用智慧和力量来治理这片险滩,使其成为安全之地的思考。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对社会管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