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多霪雨,经秋未肯晴。
直须忧地陷,无计补天倾。
方割伤民瘼,其咨轸帝情。
古来尧命禹,天地乃平成。
入夏多霪雨,经秋未肯晴。
直须忧地陷,无计补天倾。
方割伤民瘼,其咨轸帝情。
古来尧命禹,天地乃平成。
这首诗描绘了京城连绵不断的雨季,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天时的无奈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与社会的动荡不安联系起来,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联“入夏多霪雨,经秋未肯晴”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雨季的特征,形象地描绘了夏季雨水频繁,秋季却依然阴雨连绵的景象。这种持续的降雨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预示着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
颔联“直须忧地陷,无计补天倾”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地陷”和“天倾”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和对社会稳定的渴望。这里的“地陷”可能象征着土地的破坏或社会基础的动摇,“天倾”则可能指代天灾人祸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这些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时的无力感和焦虑情绪。
颈联“方割伤民瘼,其咨轸帝情”揭示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统治者的深切关怀。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百姓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诗人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深感责任重大,既为百姓的苦难而痛心,也为如何向君主表达自己的忧虑和建议而苦恼。这一联体现了诗人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精神。
尾联“古来尧命禹,天地乃平成”引用古代传说中的圣君尧派遣大禹治水的故事,寓意通过治理和调和,可以克服自然和社会的困难,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这里不仅是对历史智慧的肯定,也是对当前社会状况的一种期待和呼吁,希望当权者能够效仿古人,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民生,恢复社会秩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风前满地花,雨后连天草。今年三月里、春归早。
低云薄雾,犹自怜清晓。金尊须臾倒。
无奈离愁,为他转伤怀抱。绣帘斜卷,昼静闻啼鸟。
韶华刚九十、勾销了。绿波无赖,点点青荷小。
寄语春知道。桃李多情,莫教惜春人老。
一冬晴明人不厌,腊月雪飞尤所喜。
从古农占重三白,来年有秋预可拟。
昨夜长风广莫来,号空卷地初停雷。
斯须漫漫撒玉屑,千树万树梅花开。
大地平铺皆一色,光辉未数琼瑶白。
四山苍翠不可寻,但见凌空耸银壁。
凭高四顾真奇观,日上扶桑朝不寒。
昔人劳农享腊惟此时,更说来年丰有期。
村村腰鼓聚宴饮,庶几时平今见之。
嗟予菲德临九五,燮理功能寄丞辅。
举觞相乐拜天庥,永念皇天与皇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