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江上静吹箫,仿佛松陵十四桥。
残月晓风堪昔别,昏灯罗帐又今宵。
婵娟碧玉题红怨,神女青琴和绿么。
寄与温妍周昉笔,凭人见惯总魂消。
烟波江上静吹箫,仿佛松陵十四桥。
残月晓风堪昔别,昏灯罗帐又今宵。
婵娟碧玉题红怨,神女青琴和绿么。
寄与温妍周昉笔,凭人见惯总魂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人以“烟波江上静吹箫”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环境之中,箫声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回荡,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空灵的氛围。
接着,“仿佛松陵十四桥”,诗人通过想象中的松陵十四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桥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景物的立体感,也暗示着过往与回忆的连接。
“残月晓风堪昔别,昏灯罗帐又今宵。”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对比,前一句描述的是过去的一次离别,残月和晓风勾勒出离别的凄凉与哀愁;后一句则转向当下,昏暗的灯光和罗帐中的人,暗示着今夜的相聚或孤独,情感的波动在这对比中显得更加深刻。
“婵娟碧玉题红怨,神女青琴和绿么。”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婵娟和碧玉是古代美女的代称,题红怨则是指古代女子在红笺上题写相思之词,表达内心的哀怨。神女青琴和绿么则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女,这里用来象征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后,“寄与温妍周昉笔,凭人见惯总魂消。”诗人希望自己的情感能够通过温婉细腻的笔触传达给读者,让每一个见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与哀愁。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情感表达的自信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典故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意行沿涧曲,湿屦芳露盈。
忽然微风至,奇香不可名。
探寻遍高下,众绿掩一茎。
长蔓小白花,灿灿缀玉英。
馨烈夺兰蕙,娟然发幽情。
相逢不相识,一见真目成。
誓将表孤隐,图检离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