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在平地,世路几瞿塘。
怀哉贤哲人,千载能留芳。
悬知萧艾多,不比猗兰香。
老翁聊自笑,发短心甚长。
风波在平地,世路几瞿塘。
怀哉贤哲人,千载能留芳。
悬知萧艾多,不比猗兰香。
老翁聊自笑,发短心甚长。
这首诗《自况拟古(其一)》由元末明初诗人朱希晦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世事以及自我价值的深刻感悟。
首句“风波在平地,世路几瞿塘”,以“风波”与“平地”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复杂与艰难。平地本应风平浪静,却暗喻着世间的道路充满了波折与挑战,如同瞿塘峡的险峻,暗示了人生的不易与坎坷。
接着,“怀哉贤哲人,千载能留芳”,表达了对古代贤哲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智慧与品德能够跨越千年,依然闪耀光芒。这不仅是对历史伟人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自身品格追求的向往。
“悬知萧艾多,不比猗兰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萧艾(一种草本植物,常指低劣之物)与猗兰(兰花,象征高洁之物)进行比较,强调了在世间,尽管存在着许多平凡甚至低下的事物,但真正的高洁与美好,如猗兰之香,依然能够被人们所感知与珍视。
最后,“老翁聊自笑,发短心甚长”,诗人以老翁自况,虽年华已逝,白发苍苍,但内心仍充满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这一句既是对个人状态的写照,也是对所有经历岁月洗礼的人们的共情,鼓励人们即使在生命的暮年,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因岁月而失去追求与梦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高尚品质的不懈追求。
岱宗何油油,触石起层阴。
夭乔希生态,色飞讵能禁。
为施苟失时,被物故不任。
良苗杀其根,百草蔓相侵。
远轨牵流潦,归翰泥故林。
委弃衢道间,谁能明嘉霖。
天泽岂不甘,怨者谥为淫。
毋以贤达资,中彼谗夫心。
傲吏漆园氏,大隐东方生。
心冥故黜迹,机悟乃超名。
彼美司农子,夙有天倪盟。
彳亍握算间,跌宕文史声。
抱案揖长官,了若不相婴。
拄笏对西山,悠然有馀清。
识真垢不辱,贵我物自轻。
何必规往哲,吾以师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