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到极深处,石门为地名。
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
果落群猿拾,林昏独虎行。
一僧何所得,高坐若无情。
山到极深处,石门为地名。
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
果落群猿拾,林昏独虎行。
一僧何所得,高坐若无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的《石门庵》,描绘了一幅深山石门处的自然景象和隐逸生活。首联“山到极深处,石门为地名”展现了山势之深邃与地名的奇特,暗示了环境的偏远与宁静。颔联“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通过“岚蒸”和“雪压”两个动态画面,描绘了山中寺庙在雾气缭绕和积雪重压下的破败与清冷,营造出一种荒寂而清幽的氛围。
颈联“果落群猿拾,林昏独虎行”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动物生态,群猿捡拾果实的生动场景与独虎在黄昏林间的行踪,增添了山林的生机与野性。尾联“一僧何所得,高坐若无情”聚焦于一位僧人,他独自静坐,看似无情感波动,实则寓含了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和内心的平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门庵的自然风光和僧人的生活状态,展现出深山修行的孤寂与禅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长。
圜户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严霜。
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
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
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
风袅袅兮木纷纷,凋绿叶兮吹白云。
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
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
束带趋承明,守官唯谒者。
清晨听银虬,薄暮辞金马。
受辞未尝易,当是方知寡。
清范何风流,高文有风雅。
忽佐江上州,当自浔阳下。
逆旅到三湘,长途应百舍。
香炉远峰出,石镜澄湖泻。
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
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
送君思远道,欲以数行洒。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