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孟秋春戊午,不雨三时嗟旱苦。
低田高垄皆黄埃,佳种几成不入土。
富家仓廪铁灌锁,民腹为雷泪为雨。
更迟十日天不问,血肉磨牙总豺虎。
县官祈祷聊具文,饥声嗷嗷恬不闻。
山中道士睡不著,鞭龙起电驱风云。
天瓢点滴翻骏马,一日甘霖遍天下。
尽将昨夜赤千里,化作今朝青四野。
农家笑语无愁声,指日可望天太平。
熙朝真主圣且明,汉雨不待宏羊烹。
或言天民天自恤,或誇调燮有新术。
山中道士不言功,饱饭熟睡听松风。
丁巳孟秋春戊午,不雨三时嗟旱苦。
低田高垄皆黄埃,佳种几成不入土。
富家仓廪铁灌锁,民腹为雷泪为雨。
更迟十日天不问,血肉磨牙总豺虎。
县官祈祷聊具文,饥声嗷嗷恬不闻。
山中道士睡不著,鞭龙起电驱风云。
天瓢点滴翻骏马,一日甘霖遍天下。
尽将昨夜赤千里,化作今朝青四野。
农家笑语无愁声,指日可望天太平。
熙朝真主圣且明,汉雨不待宏羊烹。
或言天民天自恤,或誇调燮有新术。
山中道士不言功,饱饭熟睡听松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姚勉所作的《赠黄道士思成祈雨感应》,描述了丁巳年秋季连续干旱,农民们遭受严重旱灾,低田高垄满目黄尘,良种难以播种。富人家中的粮仓紧锁,而贫苦百姓生活艰难,甚至期盼着能以泪水换取雨水。县官虽然形式上祈祷,但实际效果微弱,饥民的哀号无人理会。
然而,山中的黄道士却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行动,他通过祈雨仪式激发天地之威,最终引来甘霖,使干旱的土地转为生机勃勃。诗中描绘了雨滴如骏马翻腾,润泽天下,昔日赤地变为绿野,农民们欢笑,期待太平盛世的到来。诗人赞美黄道士的祈雨之功,认为他是真主的圣明代表,他的祈愿无需借助宏大牺牲,而是凭借新的调和之术。最后,黄道士低调谦逊,享受饱餐后的松风,不求名利,只愿百姓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比贫富差距,突显了黄道士祈雨活动的重要性和其带来的积极变化,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深关切。
二十馀年谪宦身,此行便可上青云。
西山一手为推毂,南浦几人争送君。
横水流传无垢集,海神惊见老坡文。
回头莫有关情处,别酒须教满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