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身外固无求,帝问何尝间隐幽。
洛下当年遗盛事,乘传犹得赞谋猷。
先生身外固无求,帝问何尝间隐幽。
洛下当年遗盛事,乘传犹得赞谋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谙隐逸之道的智者形象,通过与帝王的对话,展现了其超脱世俗、心系天下的精神境界。诗中“先生身外固无求”一句,点明了主人公不为外物所动,内心纯净无欲的品质。接着,“帝问何尝间隐幽”则暗示了帝王对这位隐士的尊敬与好奇,同时也反映了君主对于贤才的渴望与尊重。
“洛下当年遗盛事”一句,借古喻今,将历史上的繁华与当前的景象相联系,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景象的感慨。而“乘传犹得赞谋猷”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位隐士虽身处隐居之地,但心系国家大事,即使在远离朝廷的生活中,也能够以自己的智慧为国家出谋划策,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远的政治眼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其与帝王之间对话的描述,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国家社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理想人格的赞美,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台垣星并法星光,剑履应曾赐上方。
定鼎自推周太尉,著书谁拟杜当阳。
南中奉使元称陆,天上文昌旧姓张。
入掌内台严禁地,新开幕府镇蛮荒。
尊倾北海人如玉,宴罢南楼月带霜。
错绣地形看百粤,牂牁流水接三湘。
椎牛每出材官飨,排雁皆成阵势翔。
共睹鲸鲵劳筑观,不烦浪泊送飞航。
诸生欲上舆人颂,部曲犹歌铙吹章。
纪盛尚留彤管在,七星岩畔勒旂常。
古道四辟而六通,六经在人如六宗。
世传之史日流风,邹鲁之士时击蒙。
王迹既熄圣无功,百家一曲苦相雄。
天地之美忽而空,神明之容非我容。
后之学者自为宫,往而不反孰堪从。
古道将为天下濛,濛犹可撒裂谁缝。
华山裘褐几相逢,輐断胹调千语重。
或云我知天下中,燕北越南西乃东。
无外无内无有终,大同小同各异同。
悲哉声响自相穷,智豪追逐如飘蓬。
谁知古道天为宗,去王非远人自聋。
众术支离由世衷,一蚊一虻蔽一聪。
悠悠上律鲁尼峰,漆园化蝶绕洙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