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收时节的田园风光图景。诗人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秋天百里之内西风送爽、禾黍芬芳的美好景象,同时也勾勒出了自然界中生命力顽强的一面。
"百里西风禾黍香"一句,通过对西风和禾黍气味的描写,传达出秋天收获时节的喜悦。这里的“百里”表明了这一美好景象并非局限于某一小片区域,而是普遍存在于广阔的田野之中。
"鸣泉落窦谷登场"则让人联想到山谷间清澈泉水的歌唱声,以及水流在谷地形成的小瀑布,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登场"一词暗示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亲身体验和欣赏。
接下来的两句“老牛粗了耕耘债,齧草坡头卧夕阳”则转向劳作的农夫和老牛,通过老牛在收获季节后的悠闲情形,反映出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态。"老牛粗了耕耘债"表明了秋天过后耕种的工作已经完成,而“齧草坡头卧夕阳”则描绘出了老牛在黄昏时分,于草丛中悠闲地吃着草,享受着夕阳的温暖。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农业社会的丰收景象,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生活、对辛勤劳作后的安逸享受的情感寄托。通过对秋天田园风光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美好时节的赞美,以及对简单农业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千秋吏部文章在,三月中丞节钺来。
庙压平潮诸岛没,天横峰影海门开。
布衣未敢辞高宴,赤舄无嫌踏野苔。
南国禹功元不到,安流须仗济川才。
真妄非二途,愚智各有适。
同此闻见中,心目异喧寂。
西郊亦人境,静者得幽僻。
交错引翠条,萧疏布林石。
春事满高窗,鸟声在檐隙。
悠然古招提,旷若新开辟。
嘉招及令序,竟日随飞锡。
论诗陋休远,析理兼玄易。
既丧我于吾,焉知主为客。
欲别闻清钟,溪山暮云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