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仙源不是遥,垂杨深处有朱桥。
共君同过朱桥去,索映垂杨听洞箫。
此去仙源不是遥,垂杨深处有朱桥。
共君同过朱桥去,索映垂杨听洞箫。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仙境图:仙源不远,垂杨之下有朱桥相接。共伴君子一同踏上朱桥,倾听洞中箫声,感受超然物外的情趣。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心灵追求超脱尘世的寄托。
诗中的“此去仙源不是遥”表明仙境与凡间并无多远,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垂杨深处有朱桥”则营造出一幅幽静的画面,朱桥如同通往仙界的桥梁,充满神秘色彩。
“共君同过朱桥去”表达了与知己共同体验这一美好时刻的情感,而“索映垂杨听洞箫”则是对这种美好时刻的细腻描写。诗人通过倾听箫声,进一步强化了这份超脱尘俗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透露出一股淡雅脱俗之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审美追求。
安阳太守韩公子,晓带鱼符出卿寺。
一朝帝语传人间,转觉公家有荣事。
公家请从忠献论,高牙大册来疏恩。
往时醉白堂中醉,手自列戟留诸孙。
诸孙尽是璠玙器,悃愊无华汉循吏。
大钱方送使君归,竹马争迎细侯至。
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
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
又不见韦家两世侯,父出传舍子入州。
岂如世作本郡守,坐令卓异惊千秋。
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
请公静夜占此堂,定有荣光属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