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庵前白藕池,修真常惜寸阴移。
别生五气根原固,妙乐三清出处宜。
黄阁主人思访道,绛纱弟子许观颐。
兴来即到维摩室,岂待留侯脱屣时。
翠竹庵前白藕池,修真常惜寸阴移。
别生五气根原固,妙乐三清出处宜。
黄阁主人思访道,绛纱弟子许观颐。
兴来即到维摩室,岂待留侯脱屣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以翠竹庵和白藕池为中心,展现了修行者对光阴的珍视以及对道教修行的追求。诗人赞美了庵中的环境,认为它滋养着五气的根本,适宜于修炼三清之术。他表达了对太原丞相的敬仰,丞相赠送的新居紫霞园庵让他有机会深入探究道法。诗人还提到自己可以随时来到庵中寻求心灵的颐养,如同维摩诘菩萨一般自在,不拘泥于世俗之事,即使如留侯那样的高官也未必能有此心境。整体上,这是一首表达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感激的诗篇。
连峰积古铁,芳草戴层巅。
岩洞入窈窕,阶磴上寅缘。
回飙荡林气,石窦分暗烟。
绝顶见长江,山翠苍苍然。
伊人去我久,千载有遗筌。
廓若四壁居,或坐列几筵。
谁无堂宇谋,终愁风雨穿。
人事岂不足,所胜曷以天。
何当卜于兹,养此龟鹤年。
聊为汗漫游,托之逍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