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聚散虚空去复还”,表达了万物聚合又分离,生命如同虚空中无常的云烟,随风而去又归来,体现了自然界的无常与循环。
接着“野人闲处倚筇看”则是诗人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从容不迫地站在田野之中,用一种悠闲的心态观赏着这个世界。这里的“筇”是一个古字,指的是编织成的小篱笆,而“倚筇看”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停下脚步,对眼前景象进行细腻观察的情形。
第三句“我不知身是无根物”,诗人自言对自己的存在状态缺乏认知,感到自己如同没有根的浮叶或随风摇摆的小草,显得飘渺不定。这里“无根物”象征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命状态。
最后一句“蔽月遮星作万端”,则是诗人将自己的心境比喻为天上的云朵,它能掩盖住明亮的月光,遮挡繁星,只留下自己编织的一片片迷雾。这里的“蔽月遮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丰富,而“作万端”则表现了这种情感和思考的无限延伸。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自我存在状态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冰藓迟苏,凇柯尚晕,微茫霁色林端。
耐得销凝,封条曾见春前。
琼楼陈迹浑如梦,伴斜阳、身世都寒。
只星星、吹上繁枝,许恋东阑。
閒中惆怅年华换,正卧袁门掩,访戴舟还。
事远孤鸿,惊心爪印重看。
一般兼尘土,胜杨花、飘荡随烟。
更催人、霜缕盈梳,相对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