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圣重儒宗,当秋秩祀隆。
文明涓上日,祈翼摄玄工。
松柏开新庙,笙琴似旧宫。
居非一亩俭,奠即两楹中。
玉簋馨明德,金声辨素功。
从公百辟戾,陟配四科同。
有侐神如在,无言教已通。
升堂独何幸,俎豆挹前风。
属圣重儒宗,当秋秩祀隆。
文明涓上日,祈翼摄玄工。
松柏开新庙,笙琴似旧宫。
居非一亩俭,奠即两楹中。
玉簋馨明德,金声辨素功。
从公百辟戾,陟配四科同。
有侐神如在,无言教已通。
升堂独何幸,俎豆挹前风。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在孔子庙举行祭祀活动的庄严肃穆场景。诗人以“属圣重儒宗”开篇,点明了祭祀的对象和其崇高的地位。接着,“当秋秩祀隆”一句,既指出了祭祀的时间和规模,也暗示了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文明涓上日,祈翼摄玄工”,通过“涓上日”的形象,展现了祭祀时日光的柔和与神圣,而“祈翼摄玄工”则描绘了祭司们庄严地进行仪式的情景,体现了对孔子的虔诚敬仰。
“松柏开新庙,笙琴似旧宫”,运用自然景观与历史建筑的对比,既赞美了孔子庙的宏伟与庄重,又暗示了孔子思想的永恒与传承。
“居非一亩俭,奠即两楹中”,通过描述孔子庙的布局,强调了祭祀场所的简朴与庄重,同时也体现了对孔子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玉簋馨明德,金声辨素功”,以器物的材质与声音象征孔子的美德与贡献,进一步突显了孔子在道德与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从公百辟戾,陟配四科同”,表达了众多信徒对孔子的共同敬仰,以及孔子思想在不同领域中的广泛影响。
“有侐神如在,无言教已通”,通过想象孔子仿佛在场,强调了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即使在言语之外,也能感化人心。
“升堂独何幸,俎豆挹前风”,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能亲自参与如此神圣仪式的荣幸之情,以及对孔子精神的深深敬仰与追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祭祀孔子的庄严场面,更深刻地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崇敬与传承之意,是一首充满敬意与深思的佳作。
西风摇步绮。记长堤骤过,紫骝十里。
断桥南岸,人在晚霞外。锦温花共醉。
当时曾共秋被。
自别霓裳,应红销翠冷,霜枕正慵起。
惨澹西湖柳底。摇荡秋魂,夜月归环佩。
画图重展,惊认旧梳洗。去来双翡翠。
难传眼恨眉意。
梦断琼娘,仙云深路杳,城影蘸流水。
翠被落红妆,流水腻香,犹共吴越。
十载江枫,冷霜波成缬。
灯院静、凉花乍剪,桂园深、幽香旋折。
醉云吹散,晚树细蝉,时替离歌咽。
长亭曾送客,为偷赋、锦雁留别。
泪接孤城,渺平芜烟阔。
半菱镜、青门重售,采香堤、秋兰共结。
故人憔悴,远梦越来溪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