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乔松,高以凌紫虚。
东枝蔽朝景,西干匿流晖。
大中明堂材,巧匠不可围。
万岁未裁用,弃置此岑隈。
梁栋质虚在,公输骨已灰。
凤鸟巢其巅,驺麟亦追随。
穷谷固荒寂,车马倘来归。
一朝就绳削,宫阙增光辉。
南山有乔松,高以凌紫虚。
东枝蔽朝景,西干匿流晖。
大中明堂材,巧匠不可围。
万岁未裁用,弃置此岑隈。
梁栋质虚在,公输骨已灰。
凤鸟巢其巅,驺麟亦追随。
穷谷固荒寂,车马倘来归。
一朝就绳削,宫阙增光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想象与历史感的画面。诗人以“南山有乔松”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自然景观之中。乔松之高,仿佛能直抵紫霄,其东枝遮蔽了清晨的日光,西干则隐匿了落日的余晖,形象地展现了松树的雄伟与壮观。
接着,“大中明堂材,巧匠不可围”,诗人赞美这棵松树是建造大殿的上好木材,即便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也无法将其完全包围,强调了其非凡的价值和难以替代的重要性。
然而,“万岁未裁用,弃置此岑隈”,转折之处,诗人感叹这珍贵的木材虽未被用于万世之用的大殿建设,却只能被弃置在荒僻之地,表达了对资源浪费的惋惜之情。
“梁栋质虚在,公输骨已灰”,进一步揭示了历史的变迁,昔日的巧匠已成尘土,而那本应支撑起辉煌殿堂的木材,却只能空有其质,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凤鸟巢其巅,驺麟亦追随”,诗人通过想象,赋予这棵松树以神话色彩,凤鸟和驺麟(传说中的神兽)在其枝头筑巢,象征着其神圣与不凡。
“穷谷固荒寂,车马倘来归”,即便是在荒谷之中,也有一线生机,若有车马归来,或许能为这棵松树带来新的命运。
最后,“一朝就绳削,宫阙增光辉”,预示着有一天,这棵松树终将被雕琢,成为宫殿的栋梁,为人间增添无尽的光辉。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想象,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语言优美,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