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
修篁与嘉树,偏倚半岩生。
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
修篁与嘉树,偏倚半岩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庄生活图景。开篇“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两句通过自然界中小动物的动作,表现出一种恬静和谐的氛围。“好鸟”指的是那些歌声悦耳的鸟类,它们似乎在用石头敲击乐器“磬”,营造出一种悠扬的音乐效果。而“风蝉认轧筝”则形象地描绘了蝉虫随着微风在细丝上滑动,仿佛它们也在演奏自己的曲目。这些生动的小动物行为,不仅丰富了诗中的听觉感受,也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下来的“修篁与嘉树,偏倚半岩生”两句,则直接描写了山庄的环境。这里的“修篁”指的是整齐的竹林,“嘉树”则是形容美丽的树木。“偏倚半岩生”则表明这些植物生长在山石之旁,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生动的景物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处宁静、美丽且充满生命力的山庄场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切情感与审美追求。
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
何处汀洲,云澜锦浪无涯。
秋姿澹凝水色,艳真香、不染春华。
笑归去,傍金波开户,翠屋为家。
回施红妆青镜,与一川平绿,五月晴霞。
赪玉杯中,西风不到窗纱。
端的旧莲深薏,料采菱、新曲羞夸。
秋潋滟,对年年、人胜似花。
月代太阳,太阳代月。君逸臣劳,职分无越。
穆穆皇皇,明明在烈。光于四方,罔不秉哲。
火明水清,坎离斯设。日月有明,容光靡阙。
无非教也,教亦不屑。金取其清,分明之精。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金清月白,助天日明。
日明相续,万物咸睹。匪今斯今,不瞽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