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这首诗描绘的是南宋诗人陆游在雨后观看村童们在溪边嬉戏的场景。首句"雨馀溪水掠堤平",写雨后溪水上涨,但已退至堤岸边缘,水面平静如镜。接下来的"闲看村童戏晚晴",诗人以悠闲的心情欣赏着孩子们在傍晚晴朗的天气中玩耍。
"竹马踉蹡冲淖去",生动描绘了孩子们骑着竹马,在湿润的地面上欢快地奔跑,形象活泼。"纸鸢跋扈挟风鸣",则写出他们放风筝的场景,风筝在风中呼啸,仿佛带着孩子们的野性和欢乐。
"三冬暂就儒生学",暗示这些孩子在冬季短暂地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千耦还从父老耕",则转而描述农忙时节,孩子们跟随长辈们一起耕田,体现了农村生活的勤劳和传统。
最后两句"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朴素生活的认同,认为他们通过识字足以应对日常生活和赋税,不必羡慕官场中的公卿生活,流露出对简单、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的赞赏。整首诗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烂漫和淳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