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登高会,翻为荡桨游。
青山曾几日,沧海正宜秋。
落照低鸿影,空江罢钓舟。
举杯兄弟在,不动插萸愁。
何事登高会,翻为荡桨游。
青山曾几日,沧海正宜秋。
落照低鸿影,空江罢钓舟。
举杯兄弟在,不动插萸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增江之上,与兄弟小酌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秋日氛围和淡淡的愁绪。
首联“何事登高会,翻为荡桨游”,开篇即以反问引出,诗人原本是登高聚会,却意外地变成了划桨泛舟,表达了对当前情境的些许无奈与意外。
颔联“青山曾几日,沧海正宜秋”,通过对比青山与大海,点明时间已至秋季,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
颈联“落照低鸿影,空江罢钓舟”,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鸿雁南飞、江面空旷、垂钓之舟已归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意境,夕阳的余晖与鸿雁的影子相互映衬,增添了几分诗意。
尾联“举杯兄弟在,不动插萸愁”,诗人举起酒杯,与兄弟们相聚,但内心却因某些原因而感到愁绪难消。这里的“插萸”可能指的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节日氛围的怀念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乘舟出游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琐事的感慨,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情感丰富,意蕴深远。
千峰邻积水,秋势远相依。
路在深云里,人思绝顶归。
长天来月正,危木度猿稀。
谁得同无念,寥寥此掩扉。
西游无旧识,何处寄吟身。
客路秦关暮,乡心海树春。
河涛行不尽,岳翠望空新。
早晚回孤锡,东浮结近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