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计桃源向四明,奔山奔水接檐楹。
乡邻比视庞公隐,寇盗应知王粲名。
涛白掀天迷大浃,海青傍午下空城。
我家更在三交外,战地閒花又落英。
作计桃源向四明,奔山奔水接檐楹。
乡邻比视庞公隐,寇盗应知王粲名。
涛白掀天迷大浃,海青傍午下空城。
我家更在三交外,战地閒花又落英。
这首诗《寄怀》由清代诗人厉志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
首联“作计桃源向四明,奔山奔水接檐楹”以桃源为引,暗喻诗人追求的避世生活,将四明山的壮丽景色与桃源的宁静和谐相融合,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隐居生活图景。山川奔腾,仿佛与屋檐相连,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颔联“乡邻比视庞公隐,寇盗应知王粲名”运用典故,将自己与古代隐士庞公和文人王粲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洁人格的仰慕,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的状态。庞公隐居山林,王粲虽遭乱世但才华卓著,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颈联“涛白掀天迷大浃,海青傍午下空城”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海色苍茫的画面,白浪翻滚,似乎要淹没天地,而傍晚时分,海水退去,留下一片空旷的城市。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莫测,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无常,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尾联“我家更在三交外,战地闲花又落英”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自谦地表示,即使在远离尘嚣的地方,战争的痕迹依然存在,但即便如此,他仍能在闲暇之时欣赏到自然之美,如落花般轻盈而美好。这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乐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在复杂社会中保持内心平和的态度。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高馆含秋溪水平,白云一榻临空清。
云影天光入怀抱,玉楼银阙无人行。
滔滔活水源头落,却笑奔流争万壑。
雪照梅檐坐月明,露泻荷盘见鱼跃。
长安车马多富儿,汗流浃背尘满衣。
谁识君心有真乐,沙头白鸟犹忘机。
上苑莺调舌。暖日融融媚节。
秦晋新婚,人间天上真奇绝。
傅粉烟霄,倾国神仙列。彼此和鸣,凤楼一处明月。
歌喉佳宴设。鸳帐炉香对爇。
合卺杯深,少年相睹欢情切。
罗带盘金缕,好把同心结。
终取山河,誓为夫妇欢悦。
轻风滴砾动帘钩,宿酒犹酣懒卸头。
但觉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静月当楼。
何郎烛暗谁能咏,韩寿香焦亦任偷。
敲折玉钗歌转咽,一声声作两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