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在城间亦似初,寺边斜照菊湖虚。
烟中岂有陀王殿,岭外空劳陆贾车。
一鹊散惊沉树杪,群鸠飞入乱巢居。
山风谩吹悲秋客,西下危楼旧著书。
峰在城间亦似初,寺边斜照菊湖虚。
烟中岂有陀王殿,岭外空劳陆贾车。
一鹊散惊沉树杪,群鸠飞入乱巢居。
山风谩吹悲秋客,西下危楼旧著书。
此诗描绘了粤秀山傍晚时分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悲凉的画面。
首联“峰在城间亦似初,寺边斜照菊湖虚”,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间,山峰矗立于城市之中,仿佛初见一般,夕阳斜照下的寺庙旁,湖面似乎空无一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寂寥的氛围。
颔联“烟中岂有陀王殿,岭外空劳陆贾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诗人似乎在询问,烟雾缭绕之中,是否真的存在传说中的陀王殿?而远处的山岭,是否徒劳地让陆贾的车马劳顿?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历史传说的遐想,也暗含着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慨。
颈联“一鹊散惊沉树杪,群鸠飞入乱巢居”,通过生动的鸟儿活动,将画面变得更加鲜活。一只喜鹊突然飞起,打破了树梢的宁静,而一群斑鸠则纷纷飞入杂乱的巢穴中栖息。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生机。
尾联“山风谩吹悲秋客,西下危楼旧著书”,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山风轻拂,似乎在为那些悲秋的旅人吹送哀愁,而诗人自己,则在西下的危楼上,继续着他的著述。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个人情感和创作状态的抒发,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粤秀山傍晚的独特风貌,以及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感悟。
山郡不沟郭,荒居无翳壅。
爱人忠主利,善守闭为勇。
苟非小勤瘁,安得期逸宠。
版筑恐土疏,襄城嫌役重。
藩栅聊可固,筠篁近易奉。
差池截浦沙,缭绕缘隈垄。
矗似长云亘,森如高戟耸。
预绝豺狼忧,知免牛羊恐。
闾里宽矫步,榛丛恣踏踵。
始果游处心,终日成闲拱。
万里客南迁,孤城涨海边。
瘴云秋不断,阴火夜长然。
月上行虚市,风回望舶船。
知君还自洁,更为酌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