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烂于夕,何如昼光?剪彩成鄂,貌春不芳。
因天乃巧,人曷智??
烛烂于夕,何如昼光?剪彩成鄂,貌春不芳。
因天乃巧,人曷智??
这首诗以烛光与日光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工技艺的反思。首句“烛烂于夕,何如昼光?”将烛光的辉煌与白日的光明进行对比,突出了自然光的壮丽。接着,“剪彩成鄂,貌春不芳”描绘了人工制作的装饰品,虽精心雕琢,却无法比拟春天的自然之美。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之情。
后两句“因天乃巧,人曷智?”则转向对自然与人类智慧的思考。自然界中的巧妙难以被人类完全模仿或超越,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智慧在面对自然时的局限性。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工、美与智之间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知公经术富,少小足奇尚。
堂堂兰茁芽,愿言契新赏。
萧条度风霜,汴西鞍马上。
暂行几羊肠,世路蛛自网。
绿衣一秋荷,而能脱尘鞅。
圣言得微奥,理明词亦畅。
有文不带酸,馀味甚熊掌。
其中殆天全,识解自超旷。
事佛当晚年,精神著内朗。
禅谈水月澄,逸韵天风爽。
我昔尚童子,门戟过双敞。
而公见之喜,单辞幸相广。
励我多苦心,寒庖对珍享。
山花草然然,胡为岁月往。
瑞兰期远插,庶以慰黄壤。
便作阳关别,烟雨暗孤汀。
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
何况情钟我辈,聚散匆匆草草,真个是云萍。
上下四方客,后会渺难凭。愿诸公,皆衮衮,喜通津。
老夫从此归隐,耕钓了馀生。
若见江南苍鴚,更遇江东黄耳,莫惜寄音声。
强阁儿女泪,有酒且频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