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何巍巍,下有司晨者。
击柝夜不堪,随分老田野。
中原多战伐,仁义若土苴。
栖迟复何为,所幸知者寡。
何意鲁乘田,终年走车马。
石门何巍巍,下有司晨者。
击柝夜不堪,随分老田野。
中原多战伐,仁义若土苴。
栖迟复何为,所幸知者寡。
何意鲁乘田,终年走车马。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隐士五首(其四)晨门》描绘了一位隐居在石门下的守夜人形象。"石门何巍巍",以山门的雄伟壮观开篇,暗示了隐士生活的偏远与宁静。"下有司晨者",点出主人公的身份——一位负责守夜的老人。
"击柝夜不堪",描述了他夜晚敲击木梆子报时的辛苦,"不堪"二字流露出他的疲惫和无奈。"随分老田野",表达了他顺应自然,安于田园生活的态度,即使年事已高,也选择在乡间度过余生。
"中原多战伐,仁义若土苴",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动荡不安,仁义道德被忽视,如同泥土草芥。"栖迟复何为",诗人对世态炎凉感到迷茫,不知为何还要留在这里。
最后两句"何意鲁乘田,终年走车马",借鲁国驾车人的典故,讽刺那些忙忙碌碌、奔走权贵之间的人,而自己却宁愿像隐士一样过着简单的生活,知音寥寥,更显其清高孤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隐士的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乱世的批判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