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馀事出山来。
猿猱历历窥香火,日月纷纷付劫灰。
我欲相期谈实相,东林何必谢刘雷。
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馀事出山来。
猿猱历历窥香火,日月纷纷付劫灰。
我欲相期谈实相,东林何必谢刘雷。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往昔情谊的珍视。全诗以三江风浪隔绝天台起兴,想象古时赋咏才子,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向往之情。
“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馀事出山来”两句,描写了高僧离去后山中更显得宁静,似乎只有僧人才能达到这种出世的境界。这里的“高僧”不仅指佛教中的高级僧侣,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超脱。
“猿猱历历窥香火,日月纷纷付劫灰”两句,则通过猿猱(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通灵的动物)对香火的好奇和日月更替带来的历史沧桑,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我欲相期谈实相,东林何必谢刘雷”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相约,探讨生命和宇宙的真谛。这里的“东林”可能指的是当时著名的学者聚集之地,而“谢刘雷”则是对朋友的一种礼貌说法,表示不必客气。
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的描绘,抒写了诗人对于友情、哲理以及超脱尘世的向往。
摊破红笺篆碧螺。酒醒腕弱墨慵磨。
暗吹兰气载香多。
倚玉笑餐云子饭,抛珠真胜雪儿歌。
吾生休自说蹉跎。
颂使君,不颂使君清。不颂使君能。
能者必苛察,清者持廉名。梁溪饥,食不能二釜。
走告慈父。父曰嗟予食,女乃发仓庾。
老者壮者幼者各以序。有不能食君心愁。
食或不给又以为忧。为糜粥饱女,无使绝其喉。
彼何人斯后堂罗酒肉。啖者嬉,剜者哭。
使君独是荒年谷。儿啼甘含饴,母心苦持荼。
九重来诏书。锡以绯鱼煌煌绶拖朱。
君之来,自玉堂。枳棘栖鸾凰。天子所重在循良。
不颂使君能,能者必苛察,不颂使君清。
清者持廉名。呜呼使君何其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