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叱驭难,坐有垂堂畏。
莫驱九折险,轻用千金贵。
为贫聊尔尔,兴尽我辄逝。
平生慕朱游,肯污薛宣吏。
清晓拄笏坐,西山有佳气。
一笑食蛤蜊,宁复知许事。
行有叱驭难,坐有垂堂畏。
莫驱九折险,轻用千金贵。
为贫聊尔尔,兴尽我辄逝。
平生慕朱游,肯污薛宣吏。
清晓拄笏坐,西山有佳气。
一笑食蛤蜊,宁复知许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觌所作的《寄题钱申仲漆堂隐居四首(其三)遂初亭》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情景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行有叱驭难,坐有垂堂畏”以“叱驭”和“垂堂”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行路和静坐时的种种困难和担忧,暗示了世俗社会的束缚与压力。接着,“莫驱九折险,轻用千金贵”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避免冒险和轻率行事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风险的审慎态度。
“为贫聊尔尔,兴尽我辄逝”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贫困时的淡然态度以及在兴致满足后选择离开的洒脱。这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平生慕朱游,肯污薛宣吏”两句,表明诗人向往与朱熹等贤士交往,不愿意沉溺于官场的俗务,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崇尚和对官场污浊的反感。
最后,“清晓拄笏坐,西山有佳气。一笑食蛤蜊,宁复知许事”描绘了一幅清晨独坐、欣赏西山美景、品尝海鲜的悠闲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同时,“宁复知许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琐事的疏离感,进一步强调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世俗束缚的超越,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