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丞相挽歌词二首·其一》
《苏丞相挽歌词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陆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乐易虽难老,艰难亦备更。

高官谁不死,厚德是平生。

曾负阿衡鼎,仍调傅说羹。

须知夷险异,高卧看南行。

(0)
鉴赏

这首挽歌词以沉稳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首句“乐易虽难老,艰难亦备更”开篇即道出了人生的不易与复杂,无论是乐还是易,都难以避免岁月的侵蚀与生活的挑战。这种对人生常态的描述,既蕴含了对逝者一生经历的概括,也暗含了对生命的普遍感慨。

接下来的“高官谁不死,厚德是平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高官显赫的地位并不能保证永生,唯有深厚的品德才能伴随一生。这里不仅是对逝者的赞美,也是对品德价值的深刻肯定,强调了人格魅力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曾负阿衡鼎,仍调傅说羹”则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逝者卓越的才能与贡献。阿衡鼎与傅说羹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高官与厨师,暗示逝者不仅在政治上有过人之才,还可能在其他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富。

最后,“须知夷险异,高卧看南行”则表达了对逝者从容面对人生起伏的态度的赞赏。无论遭遇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如同高卧山林,静观世事变迁。这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是对逝者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挽歌词通过对逝者一生的回顾与评价,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也传递了对人生智慧与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死、功名与品德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陆佃

陆佃
朝代:宋

陆佃,宋熙宁三年(1070)进士,授蔡州推官、国子监直讲。元丰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时徙知邓州、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命修《哲宗实录》。后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副宰相)。家贫苦学,映月读书。过金陵受教于王安石。安石当问新政于佃,佃曰:“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熙宁三年(公元一〇七〇年),擢进士甲科,调蔡州推官召为国子监直讲。安石以佃不附已,专付之经术,不复咨以政。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每欲参用元祐人才,遂低佃名在党籍,能为中大夫,知亳州。
猜你喜欢

叔平山居

一曲溪山似辋川,天开幽境与栖禅。

堤分柳浪烟中远,峰矗芙蓉水上妍。

不断香风吹宝殿,有时花雨坠珠筵。

还怜假榻清秋夜,数尽渔灯废客眠。

(0)

少年行·其四

云起南台墨未浓,俄然一雨暗千峰。

篙师解说当年事,台下分明有白龙。

(0)

游张公洞

昨日游善卷,已谓天下无山川。

今游张公洞,千惊万怪疑为梦。

嗟我壮心欲与山争雄,大肆笔力天无功。

乃今欲著一语不可得,始知天地之胜唯有兹山钟。

我昔探禹穴,又曾蹑武夷。

武夷峻削禹穴古,那如此洞幽而奇。

张道陵,奈尔何,何年到此骑青骡?

我今呼尔问踪迹,尔去人间尔谁识。

丹垆无火石床寒,唯有空山万拳石。

万拳之石何累累,幻形变态将胡为?

造物无以显灵异,故此剧戏令人疑。

山灵欲甗甗不得,天公为之驱霹雳。

一斧势破神鬼愁,遂令万古青霞坼。

巨阙前开后通窦,暗中一线青天漏。

离奇诡怪万状陈,宝藏龙宫与天斗。

两崖欹仄愁攀援,侧身却走脚在肩。

欹乱撑拄,把炬自照行难前。

石色黝然堆古漆,腻滑十步九步失。

乍惊堕落千仞坑,又诧飞腾九天窟。

燎灭灯昏只尺迷,万转千盘无路出。

丹砂夜照鬼灯红,自有乾坤无白日。

划然一隙通天明,罗列万户排层城。

顿足大叫舌不缩,是谁槌碎琼楼倾。

长廊飞来驾巨壑,修檐掀突欹朱楹。

横撑直竖互纠结,缠绵杂沓皆相成。

玉柱堕地不到尺,瑶栋插天悬半壁。

寂若闲门闭落花,闹如绮户迎仙客。

险逼重关镇华夷,严同帅府森戈戟。

石乳绿结千年苔,又如五色莲花开。

佛手拿云不可摘,玉芽迸笋何人栽。

蜂房簇拥参差向,短者五尺长者丈。

低张白玉云母屏,高搴素锦芙蓉嶂。

盘盂积水寒玉膏,掬之洗眼明秋毫。

恨无金丹炼紫石,出门空叹朱颜凋。吁嗟乎!

平生之性嗜登陟,兹游信足偿吾癖。

一挂万漏不敢辞,聊著狂言作游籍。

只恐五岳之高徒在青云中,猛然欲去无长风。

不如坐石投壶唤玉女,把酒一醉酬张公。

(0)

竹枝词十二首·其十

白盐生井火生畬,女子行商男作家。

撞布红衫来换米,满头都插杜鹃花。

(0)

秋宫词

碧天凉月湛悠悠,独上高楼望女牛。

昨夜西风何处起,宫中无树不知秋。

(0)

折杨柳

昔攀垂柳唱《阳关》,柳复垂丝君未还。

惟有杨花易飘荡,随风吹得到阴山。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