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雪满千山,便似江南料峭寒。
天意人情终是别,渐知风日近长安。
东风吹雪满千山,便似江南料峭寒。
天意人情终是别,渐知风日近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江南冬日景象的怀念与对比,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东风吹雪满千山”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景的壮丽,东风不仅带来了雪花,也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自然界的轮回。接着,“便似江南料峭寒”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种寒冷与江南特有的清冷相类似,唤起了对江南温暖记忆的联想。
“天意人情终是别”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暗示了与江南的分别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情感上的。最后,“渐知风日近长安”则透露出一种期待与向往,似乎在说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的心灵正逐渐接近心中的理想之地——长安,或许也是对友人所在之处的隐喻,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接近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观察力,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
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
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
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
吾家愚谷里,此谷本来平。
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
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
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
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
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
行处曾无险,看时岂有深。
寄言尘世客,何处欲归临。
天子幸新丰,旌旗渭水东。
寒山天仗外,温谷幔城中。
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宫。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
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
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
谋犹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
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
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
玉漏随铜史,天书拜夕郎。
旌旗映阊阖,歌吹满昭阳。
官舍梅初紫,宫门柳欲黄。
愿将迟日意,同与圣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