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瞻煎茶》
《和子瞻煎茶》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誇满口。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

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

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

(0)
注释
病懒:身体衰弱,懒散。
芳甘:香甜的味道。
煎茶旧法:传统的煎茶技艺。
谙:熟悉,精通。
茶性:茶叶的本质特性。
闽中:福建省。
俚人:民间百姓。
茅檐:简陋的茅草屋。
炙背:晒太阳取暖。
枯竹:干枯的竹子,可能用来烧水。
翻译
近年来身体衰弱,百事都难以承受,但饮食依旧,追求香甜之味。
煎茶的传统方法源自西蜀,水温和火候的掌握我还能记得。
人们常说煎茶只需煮水,茶叶的本性依然保留,味道独特。
你没看到福建的茶品质冠绝天下,人们全心投入茶事,不知疲倦。
再看北方的百姓,无论贫富,喝茶都无所不在,咸菜、奶酪、辣椒、生姜都是佐料。
如今我厌倦了漂泊,思念起故乡,不愿再效仿南北方的饮茶习俗。
在家乡,我期待着坐在茅屋下,晒着太阳读书,让孩子们去折取枯竹,女儿煮茶。
那时的生活简单而满足,只有书卷和茶香相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子瞻煎茶》,诗人以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茶的理解,表达了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年来病懒百不堪”流露出诗人身体不适但仍然坚持生活琐事,特别是品茶的爱好。煎茶的方法源自西蜀,诗人对其技艺依然熟悉,强调了对茶道的执着。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指出闽茶品质高超,而北方人饮茶方式多样,既有咸香的佐料,也有粗犷的风味。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的选择,不拘泥于南北方的茶风,更倾向于回归朴素的家乡生活。

最后两句描绘了理想中的场景:在茅檐下,享受阳光,读书写字,孩子们帮忙折取竹枝,女儿煮茶,画面温馨而宁静。这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茶为媒介,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故乡生活的深深眷恋,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浒墅道中

天末长风发,孤舟送上溪。

鸥群冲浪起,雁阵入云迷。

林带荒烟暝,山衔落日低。

蟹螯空荐酒,痛饮醉如泥。

(0)

送杨大参同年赴粤西二首·其一

秋风江上动双旌,远驾星轺岭外行。

夹道儿童笑相语,秋江应让使君清。

(0)

江村寒食

故里逢寒食,园林红雨飞。

莺藏新柳啭,燕向旧巢归。

老去游先倦,年来事觉非。

小窗花下坐,寂寞掩柴扉。

(0)

上巳早行见霜

上巳今朝是,清霜昨夜飞。

色侵千户晓,寒损百花肥。

虚布青皇令,翻成白帝威。

早行前路客,引领望朝晖。

(0)

过滁阳陆五台李渐庵许敬庵三丈招饮公馆赋别二绝·其二

众山环列翠微屏,故旧相看眼并青。

明月满阶宾客散,令人空忆醉翁亭。

(0)

竹梧书院晨起

日高三丈迟迟起,阑干曲曲人频倚。

秋风落叶满庭除,呼童扫叶收梧子。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