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誇满口。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
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
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誇满口。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
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
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子瞻煎茶》,诗人以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茶的理解,表达了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年来病懒百不堪”流露出诗人身体不适但仍然坚持生活琐事,特别是品茶的爱好。煎茶的方法源自西蜀,诗人对其技艺依然熟悉,强调了对茶道的执着。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指出闽茶品质高超,而北方人饮茶方式多样,既有咸香的佐料,也有粗犷的风味。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的选择,不拘泥于南北方的茶风,更倾向于回归朴素的家乡生活。
最后两句描绘了理想中的场景:在茅檐下,享受阳光,读书写字,孩子们帮忙折取竹枝,女儿煮茶,画面温馨而宁静。这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茶为媒介,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故乡生活的深深眷恋,语言质朴,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