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衢艳质,看来怎比他闲靓。清韵。
似照水横斜暮临镜。林间顿画阁,花底藏芳径。
幽静。将绛烛、高烧照双影。琼瑶皓素,未及肌肤莹。
伊试省。我从今、还肯再孤另。记取兰房,夜深人迥。
窗外月照,一方天井。
九衢艳质,看来怎比他闲靓。清韵。
似照水横斜暮临镜。林间顿画阁,花底藏芳径。
幽静。将绛烛、高烧照双影。琼瑶皓素,未及肌肤莹。
伊试省。我从今、还肯再孤另。记取兰房,夜深人迥。
窗外月照,一方天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夜晚景象。开篇"九衢艳质,看来怎比他闲靓",通过对九条街道上的繁华景象与某物(可能是月光或灯光)的比较,表达了对那份宁静美好的向往。"清韵。似照水横斜暮临镜"则进一步描绘出一种清澈而和谐的氛围,如同晚霞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宛如一面古典的镜子。
接着,诗人笔锋转向"林间顿画阁,花底藏芳径",这里的"林间"与"花底"构成了一种隐逸之境,"阁"和"径"则是这宁静空间中的建筑物和路径,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中还提到"幽静。将绛烛、高烧照双影",这里的"绛烛"指的是用红色丝线缠裹的蜡烛,而"高烧"则表明烛火旺盛,"照双影"则可能是指诗人和所思之人的身影投射在墙上,增添了一份温馨与孤寂。
随后,诗人写到"琼瑶皓素,未及肌肤莹。伊试省",这里的"琼瑶"可能指的是美玉,而"皓素"则形容肌肤之白,如同未经世事沾染的纯洁。此处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那份未曾沾染尘俗的纯净的渴望与自省。
最后两句"我从今、还肯再孤另。记取兰房,夜深人迥。窗外月照,一方天井"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和回忆。"我从今"表明诗人此刻的决心,而"还肯再孤另"则表现了对过去某种生活状态的怀念与不舍。接下来的"记取兰房,夜深人迥",通过提及兰房和夜晚的寂静,强化了这种回忆中的孤独感。而"窗外月照,一方天井"则把读者带回到诗开头那种宁静而美好的夜景中,月光如水,映照在井边,构成了一幅深邃幽远的画面。
巴图鲁者勇冠军,昔我旗人颇恒有。
近世以来殊不闻,盖因太平日已久。
岁寒松柏见后凋,当春何以殊榆柳。
迩者西鄙属用军,折冲咸欲效奔走。
舒布图铠已超群,三巴图鲁亦赳赳。
其一额纳伸,去岁伊犁从将军。
将军使彼询事因,单骑径入众贼群。
左支右屈,箭毙数人。知事不济,拔刀自刎期报君。
其一巴宁阿,仓卒乱时将军前后护卫相蔽遮。
发无不中,中无不死,杀人如麻。
将军遣之出,巴宁阿曰:朝廷命官偷生安往耶。
力敌视将军,尽节然后伏剑义烈真堪嘉。
二人既死还复苏,宰桑巴磉得之壮其志,养之数月我师再入方得归军牙。
其一曰富锡尔,将军命之携印以出归帝里。
其奈贼人拥蜂更屯蚁,料不能出将印沉之水。
力战受创命垂尽,伊犁喇嘛救之得不死。
故赐额纳伸曰卓礼克图巴图鲁,卓礼克图者,节义卓尔永不渝。
赐巴宁阿曰昆都尔巴图鲁,昆都尔者,力敌万人暇有馀。
赐富锡尔曰哈布台巴图鲁,哈布台者,穿杨贯石技不殊。
回思去岁迅功成,亡矢遗镞夫何曾。
不期小丑逆志萌,未能除蔓我二卿。
乃致沙场双捐生,亦我坐谋遥未精。
嘉我旗人多忠诚,旧风未远垂仪型。
愉以为戚留定评,乃至西海扬芳声。
《三巴图鲁歌》【清·弘历】巴图鲁者勇冠军,昔我旗人颇恒有。近世以来殊不闻,盖因太平日已久。岁寒松柏见后凋,当春何以殊榆柳。迩者西鄙属用军,折冲咸欲效奔走。舒布图铠已超群,三巴图鲁亦赳赳。其一额纳伸,去岁伊犁从将军。将军使彼询事因,单骑径入众贼群。左支右屈,箭毙数人。知事不济,拔刀自刎期报君。其一巴宁阿,仓卒乱时将军前后护卫相蔽遮。发无不中,中无不死,杀人如麻。将军遣之出,巴宁阿曰:朝廷命官偷生安往耶。力敌视将军,尽节然后伏剑义烈真堪嘉。二人既死还复苏,宰桑巴磉得之壮其志,养之数月我师再入方得归军牙。其一曰富锡尔,将军命之携印以出归帝里。其奈贼人拥蜂更屯蚁,料不能出将印沉之水。力战受创命垂尽,伊犁喇嘛救之得不死。故赐额纳伸曰卓礼克图巴图鲁,卓礼克图者,节义卓尔永不渝。赐巴宁阿曰昆都尔巴图鲁,昆都尔者,力敌万人暇有馀。赐富锡尔曰哈布台巴图鲁,哈布台者,穿杨贯石技不殊。回思去岁迅功成,亡矢遗镞夫何曾。不期小丑逆志萌,未能除蔓我二卿。乃致沙场双捐生,亦我坐谋遥未精。嘉我旗人多忠诚,旧风未远垂仪型。愉以为戚留定评,乃至西海扬芳声。
https://shici.929r.com/shici/rrmZFKB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