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永夜,阑干芍药,娇容沾雨。
分明五更梦,也泪流如许。
云水漫漫江北路,盼不到、客帆停处。
鸳鸯渡边树,记郎从此去。
沉沉永夜,阑干芍药,娇容沾雨。
分明五更梦,也泪流如许。
云水漫漫江北路,盼不到、客帆停处。
鸳鸯渡边树,记郎从此去。
这首明代末期清朝初年的词作《忆少年·怨别》由朱一是所作,描绘了一幅深情而哀怨的画面。"沉沉永夜"四字,渲染出长夜漫漫的寂静与孤独,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无尽思念。"阑干芍药,娇容沾雨"则通过描绘雨中凋零的芍药,象征着女子的柔弱和离别的凄凉。
"分明五更梦,也泪流如许",进一步表达了主人公在梦中也无法摆脱离别的痛苦,泪水如同江河般流淌。"云水漫漫江北路"则借景抒情,描绘出主人公遥望远方,期盼心上人归来的漫长旅途,但"盼不到、客帆停处"又暗示了期待的落空。
最后两句"鸳鸯渡边树,记郎从此去",以鸳鸯比翼双飞的形象,寓言了两人曾经的恩爱,以及此刻的形单影只,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更增添了词作的哀伤之情。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作者对离别之苦的细腻描绘和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