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排翠当门扉,材拙最宜官务冷。
循檐低首看花枝,绿跗挺挺翘相并。
架南已吐白蔷薇,红药当阶开尚迟。
儿童不知春早晚,系之彩色为花媒。
东风吹嘘力犹浅,含羞微露胭脂脸。
韬华孕馥待充盈,不肯轻狂斗娇艳。
我闻此花三千种,于中金紫古来重。
广陵四相非偶然,奇根异萼藏神用。
吁嗟此语安足凭,花自无情人有情。
已约朋寮待花发,把酒齐开双眼青。
南山排翠当门扉,材拙最宜官务冷。
循檐低首看花枝,绿跗挺挺翘相并。
架南已吐白蔷薇,红药当阶开尚迟。
儿童不知春早晚,系之彩色为花媒。
东风吹嘘力犹浅,含羞微露胭脂脸。
韬华孕馥待充盈,不肯轻狂斗娇艳。
我闻此花三千种,于中金紫古来重。
广陵四相非偶然,奇根异萼藏神用。
吁嗟此语安足凭,花自无情人有情。
已约朋寮待花发,把酒齐开双眼青。
这首明代诗人钟芳的《芍药未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未绽放的芍药花在春风中的静美姿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拟人手法,将芍药花的生长过程与儿童的天真烂漫、东风的温柔吹拂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首句“南山排翠当门扉”,以山色的翠绿衬托出门扉的清新,为整幅画面定下了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基调。接着,“材拙最宜官务冷”一句看似不经意地插入,实则巧妙地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他或许正处在一个相对清闲的官场环境中,能够静心观察和欣赏自然之美。
“循檐低首看花枝,绿跗挺挺翘相并”,诗人细致地描绘了花枝的姿态,绿叶与花苞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感。接下来,“架南已吐白蔷薇,红药当阶开尚迟”两句,通过对比不同花卉的开放速度,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儿童不知春早晚,系之彩色为花媒”,这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儿童,他们对春天的到来充满好奇,用彩色的线绳为花朵传递着春的信息,既增添了童趣,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和谐。
“东风吹嘘力犹浅,含羞微露胭脂脸”,诗人通过东风的轻拂,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初春时节的羞涩与娇嫩,仿佛是少女的脸颊上泛起的淡淡红晕。最后,“韬华孕馥待充盈,不肯轻狂斗娇艳”两句,赞美了芍药花在成长过程中所展现的内敛与谦逊,不急于争艳,而是等待时机成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芍药花未开放时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有对人性与社会现象的隐喻,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
朝发箄洲头,暮泊鲇鱼口。
江山不复识,牢落戎马后。
故乡昔殷富,狂寇屡芟蹂。
焚杀一何惨,兵气尚缠纠。
警熛自东来,彩鹢壮屯守。
荒忽几疆吏,丧地某至某。
泄泄今七年,未涤豺狼薮。
酸涕强西眺,此心更何有。
敝庐荡无存,亲旧睽离久。
烟火自葱郁,新屋十八九。
余息骤难苏,疲俗终安否。
残妖决可扫,顾影念衰朽。
从来据机轴,是赖活人手。
制胜非有他,临事毋一苟。
乱霞明高堞,秋色澹霜柳。
对此风物殊,怆然低白首。
秋云抱雨意,欲吐未能畅。
变灭四山间,山山争殊状。
一山横而趋,如与尘世障。
逶迤樵径转,四山拱相向。
蓦入与云争,迥出云之上。
一身著虚空,悄焉心胸荡。
氛氲木犀香,随云遍空涨。
香空浑相合,何处辨真妄。
金溪距石溪,少悭十里途。
养疴就邻党,聊复兼授徒。
童冠森立竹,朝夕恒相于。
岂不念家室,旬月便通书。
半生远游倦,息肩中道舒。
时有糗鞴入,兼为文字娱。
夜深月影高,风厉镫花粗。
诸生悉英茂,努力勤经畬。
我醉一挥翰,诗律将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