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天童路,今年草又秋。
净瓶谁解趯,钝斧子牢收。
作略如投子,生涯只赵州。
山田一盂饭,此外更何求。
渺渺天童路,今年草又秋。
净瓶谁解趯,钝斧子牢收。
作略如投子,生涯只赵州。
山田一盂饭,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孚所作的《送崇长老》,以禅宗语录为题材,展现了对长老崇的深厚敬意与送别之情。
首句“渺渺天童路”,描绘了长老修行之路的遥远与艰难,隐喻长老的修行历程如同攀登天童山般不易。接着“今年草又秋”一句,以自然界的更迭暗示时间的流逝,以及长老年复一年的坚守与修行。
“净瓶谁解趯,钝斧子牢收”两句,运用禅宗中的比喻,净瓶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觉悟,而“趯”字形象地表达了追求与实践的过程;钝斧子则比喻修行中的困难与挑战,“牢收”则意味着面对这些困难时不放弃的决心和坚持。
“作略如投子,生涯只赵州”中,“投子”和“赵州”均为著名的禅师,此处借以赞扬长老的智慧与生活态度,如同两位大师一样,充满了智慧与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
最后,“山田一盂饭,此外更何求”表达了长老生活的简朴与满足,山田象征着修行的环境与生活,一盂饭则是对物质需求的最低要求,展现出长老对物质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禅宗思想,不仅赞美了长老崇的修行精神和生活态度,也传达了对禅宗智慧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道山仙者居,是中乃置我。
白前英俊前,糠秕出扬簸。
同寮事阔略,未忍弃衰惰。
日闻所不闻,更欲学其可。
张侯廊庙器,文字粲藻火。
一班见馀论,已足践青琐。
欣然取使节,去我何其果。
无乃万斛舟,未授济川柁。
相携湖上别,酒尽重城锁。
分离情已重,去住计谁左。
从来洞庭野,乘雁不加夥。
何日西江潮,送我东归舸。
寇盗纵横已十春,今年花下得微曛。
应怜万木灰薪槱,喜见奇葩脱斧斤。
遣将几人非鞅鞅,覆盟今日尚棼棼。
凭君为国施长策,莫恋垂丝鄙献芹。
三峰卓立苍崖表,朝夕云烟自围绕。
几年不向眼中青,忽露全身万山晓。
凝然不动亘今昔,陌上行人空自老。
我生悟此其已久,梦事萦人嗟未了。
却怪神龙依绝顶,独以一身蟠故沼。
风雷际会岂无时,忍视饥氓日纷扰。
未能呵汝救凶年,明朝马首霜风早。